抑郁症患者在工作中该有特权吗?丨心理学怪谈
我有一个自己开公司的朋友,有一次问我,
他们公司打算辞退一个业绩不佳的员工,
一听说「抑郁症」,朋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只能好言安抚,让员工先接受一段心理治疗。
「总不能辞退一个生病的人吧。」
朋友愁眉苦脸地说,但他又真的养不起闲人。
只能寄希望于这个病可以快速治好,他问我:
抑郁症的治疗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治到什么程度,这个人就可以承担正常的工作量?
可惜,这些问题我也回答不了。
正常的工作量,这个表述本来就很模糊。
我问朋友:贵司的正常工作量是什么程度?
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反正比你们青年教师压力大。
妈的……那就是丧心病狂的程度了。
我骂他没人性,你手下那些90后受得了吗?
朋友瞬间露出了资本家的本色,说:
受不了?受不了就走人啰,有什么好说的,
我还受不了投资人的压力呢,
他们不想干还可以走,我连走都走不了!
我说,那这个情况麻烦了。
听起来,她现在的工作有压力,等抑郁症治好了,工作也还是会有压力,那谁能判断她好没好?
朋友说,她能顶住压力,别崩溃,就算治好了。
我说你这个要求有点高啊,
这么说吧:如果她受不了压力走人,就不好吗?
一个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不适合在你这里,
有的人就是想做一份轻松点的工作,不行吗?
换句话说,在你这里干不下去的人,
既有可能是得了抑郁症的人,还没有治好;
也有可能排除了抑郁症的问题,
只是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不适合这份工作啊。
朋友愣了一下,说:对对对……
她要是能下定决心,换个轻松的工作,也挺好的。
我说:但拜你所赐,她又不可能做这样的选择。
朋友瞪大眼:关我什么事啊?
我说:你似乎给了她一个暗示,如果她能证明自己生病了,她就可以两边的好处都拿到——
既不用换工作,又可以轻松一点。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吧:
你们公司招人搬砖,每天要搬一百块砖,
每个人都累得筋疲力尽,公司发给一百块钱。
现在我也在贵司搬砖,但我身体不好,
每天累到筋疲力尽,只能搬五十块。
忽然听到老板你说,只要是身体不好,情有可原,
搬五十块砖,也照样发一百块钱!
那我除了「谢谢老板」之外,还能说什么……
朋友说:你给我闭嘴……
朋友闷闷地说,唉,我知道你在说什么,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要辞退她,还是有点残酷。
——他一个商人,居然比我还会装好人。
我说,我也没有劝你辞退她,我换一个问法吧:
有一天你们把钱烧完了,非裁员不可(呸呸呸),
那时候你会第一个让谁走人,是她吗?
朋友苦笑:那时候我还有得选吗?
我拍拍他的肩膀:那我就放心了,
你现在爱怎么着都行——反正贵司还有钱呢。
也许你会发现,这个故事的结构,
跟《出轨这事我说了不算》里那对夫妻几乎一样。
要不要给病弱者额外的照顾(特权),
这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
放在心理学当中,则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因为「病」的存在,两个人的互动反馈搁置下来,
正常人的反馈机制是:
你出轨,我离婚;你不胜任,我开人;
现在变成了:
你出轨,我原谅;你不胜任,我能忍;
但能忍的前提,是你要有「病」。
所以要维持这种特权,就要让自己一直有「病」,
这就是所谓慢性化的状态:
你愿打,我也愿挨,我们就这样耗下去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