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教授与精神疾病抗争30年,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误解与事实

文 /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2019-06-30 21:59

我认为,疯癫可以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如果事情不尽如人意,你也许就想要幻想出更美好的事情来。在我的疯癫中,我曾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人。

——约翰·纳什

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是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的原型,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他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学术成果。

然而,就在这些光鲜成就的背后,人们所不知道的是,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遭受着精神分裂症的困扰。

如果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正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并接纳它们为“正常人”,那么精神分裂症,就是那个仍然被无情划分在“疯子”世界里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误解。

误解1:误以为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十分罕见的。

事实1:每100人中,就有1人可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世界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受精神分裂症困扰的人超过2100万。

误解2:误以为精神分裂症,就是一个人分裂出很多不同的人格/个性。

事实2:精神分裂与人格分裂是两种不同的精神障碍。

“分裂出很多不同人格”,在临床诊断中被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指的是人格的分裂,如《24个比利》中,男主人公时而是一名成年男子,时而又是一名青春期少女,就是一种人格分裂的表现。

不同于人格分裂,“精神分裂”更多指的是一个人认知与感官的统合失调,是感知与现实之间的分裂。

比如,出现幻觉就是一种典型的表现。

误解3:人们误以为精神分裂症是突发的,以为如果一个人受了特别大的刺激,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

事实3: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受到个体本身的基因、生物学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基因、生理与环境因素,都被认为是导致人们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

父母中的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其自身的患病风险达13%,而若父母双方都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其风险则高达50%。

另外,父亲年龄过大、母亲在孕期的压力、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等,也被认为与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相关。

突发的创伤性事件,并不一定会导致一个人患上精神分裂症。

此外,临床证据显示,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都是逐渐地、缓慢地发展出一系列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并非一种突发性的疾病。

误解4:误以为精神分裂症的人都有暴力倾向,对社会危害很大。

事实4:精神分裂症作为疾病本身,并不与暴力行为直接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伤的风险远高于伤害他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有很大一部分症状为阴性症状,如情感表达、行动意志的减少。换句话说,一个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并不意味着ta会有更多的攻击性。

另外,据统计显示,比起伤害他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更经常伤害自己。不仅如此,他们也更经常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误解5:误以为精神分裂症是不治之症。

事实5:世界上目前已经存在对精神分裂症有效的治疗方案。

众多临床证据显示,在抗精神病性药物、社会心理支持等相关专业服务的帮助下,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社会功能,并有一部分能够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