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陪伴决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4个陪伴要素,你做到几个?

文 / 凌凌柒悟空
2019-06-10 00:05

末代皇帝溥仪在三岁时被接进宫中,被迫成为皇帝。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番波折的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种种进行了总结,为读者揭示了很多皇宫“内幕”以及在动乱年代相关各方人士的各异情况。然而,在众多大事件、大人物的描写中穿插着这样一位在当时看来十分不起眼的人物——溥仪的乳母。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绪帝载湉病重,由于其没有儿子,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利遂下令由溥仪继承皇位并养育在宫中。当军机大臣们来到醇亲王府接溥仪进宫时,三岁的溥仪哭闹着不肯离开家,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其乳母王焦氏上前安抚住了溥仪,并成功地把他抱进了皇宫。如果你曾阅读过溥仪描写乳母的章节,相信你一定能够体会到这位乳母在溥仪心中的重要地位。

早期陪伴决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4个陪伴要素,你做到几个?

由于皇帝地位所掌握的绝对权利以及当时特殊的环境,周围所有人对他的逢迎和百依百顺让幼年的溥仪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乃至十一岁时,溥仪形成了冷酷无情、惯发威风的性格,责打太监更是家常便饭,他高兴的时候太监要遭殃,他不高兴的时候太监依然要遭殃。对于他那些作威作福的恶作剧,他的师傅们也多次劝谏,但并没有什么实际效用,宫中唯一能够说动他的就是那位陪她一起长大的乳母王焦氏。他要往赏给太监的鸡蛋糕中藏上铁砂子,看太监崩坏牙齿的模样,乳母告诉他没了牙人就不能吃饭了,他听了乳母的话将铁砂子换成了绿豆;他用气枪打太监们的窗户,乳母告诉他这样会伤到屋子里面的人,他才意识到这种行为会伤害到别人。用他的话来说“我在宫里从小长到大,只有乳母在的时候,才由于她的朴素的发自内心的言语,使我想到过别人也是人这个简单的道理。”

在溥仪刚坐上皇位之时,他的生父载沣作为摄政王辅政,但除了君臣之礼从未给过溥仪应该给的父爱,所以在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涉及到亲生父母的细节中见不到一丝温情,却在描写乳母的章节中感受到丝丝温情,乳母在其心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权威性可见一斑。

如今看来,溥仪的这段童年教养经我们当代的留守儿童非常相似。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守儿童现象已经开始从农村延伸到城市了,很多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新手父母,为了赚更多的钱给孩子提供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便将年幼的孩子送到父母家甚至每天由保姆带着。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仅我身边就有三个家庭将孩子送到了远在老家的父母家,忙碌工作间隙与孩子视频,每天都在践行“云养娃”,只等着买下昂贵的学区房,待到孩子满六周岁后,并拥有名校的入学资格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入学。

早期陪伴决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4个陪伴要素,你做到几个?

这些朋友是非常爱孩子的,你看他们每天为了那个学区房而努力赚钱的样子就知道。但是,名校的入学资格是有个,满了六周岁的孩子也到了听话的年纪,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老师曾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6周岁以前父母的重要性。简单来讲,不曾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未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导致管教出现问题

幼儿三岁之前的吃喝拉撒睡都依靠抚养人,有抚养人精心的照顾使得孩子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安全、身体的舒服,进而对抚养人产生依恋关系,由此也给予抚养人绝对的控制力。正如顽皮的溥仪在恶作剧的时候谁的话都不听,却能在乳母劝解时留有余地。如果孩子早期在其他人身边成长,待上学后才接到父母身边抚养,那么在管教孩子时不会产生绝对的效力。我老公5岁的表侄女从小就长在姥姥身边,有一天该练钢琴的时候她在玩手机,他爸爸管教孩子让她去练习,僵持到了最后这个5岁的小姑娘愤愤地跟爸爸说:“你有什么资格管我?你以前从来都没管过我!”

2、更容易出现溺爱的养育环境

祖父母在教育孩子生活起居方面非常细致耐心,但往往在其他方面的要求会比较低。“隔辈亲”的现象也使得祖父母在对待第三代孩子时更加容易出现溺爱的情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比比皆是。当然,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坏处大家都知道,比如脾气差、爱撒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了外面却胆小怕事,以自己为中心很难融入到集体中等等。典型案例依然可以参见溥仪,小时候的溥仪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皇帝,而且是没有经历过其他皇位“候选人”竞争的小皇帝,完全是溺爱中长大,想做什么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甚至学了几年的满语最后只学会了对朝拜的大臣说“起来”。长大后,面对侵略者表现的便失去了皇帝该有的威风凛凛,胆小怕事如同一棵无骨的墙头草。

3.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科医生、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林红老师曾经在《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辅导:呵护孩子心灵成长》一书中对代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如果父母的抚养义务落在了其他人身上,就会在孩子心理产生一个“心理妈妈”,而这位“心理妈妈”的影响会大过父母。如果经常更换抚养人,孩子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安静孤僻两种极端性格,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形成心理隐患。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孩子与父母之间会亲情淡漠,进而造成孩子缺少安全感的情况,使他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表现出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或焦虑、任性、极端、暴躁等性格特征。

早期陪伴决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4个陪伴要素,你做到几个?

很多研究都显示,青春期严重叛逆、网络成瘾、暴力行为等都与早年的抚养有重要关系,父母做好早期陪伴工作,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怎样才算得上有效陪伴呢?笔者认为起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及有效的陪伴

前面我们一直在讨论陪伴孩子,可以说给孩子充足时间是陪伴的基础。要孩子“只生不养”还不如不要孩子,只要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父母陪伴教养的责任就是责无旁贷的。的确,现代社会压力大、节奏快,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没时间陪伴孩子的借口。当然并不是给了孩子时间就是陪伴,抬头看看周围,有太多父母带着孩子一起玩手机,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行为首选就是扔给孩子一个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应该带着孩子尽可能地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要多带着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攀高山、游大川、涉小溪、听虫鸣、结好友,到自然中去会让孩子的心胸更加开阔,更加主动地接收来自周围的信息,也更加能够体验规矩规则,建立边界意识。

2.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认可孩子的一切感受和想法

孩子是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但这块“肉”从掉下来那一刻就不再属于父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不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相关的事情也应该自己去选择,他也有权利生气、高兴、埋怨、难过。当然,由于孩子阅历尚浅,很多事情并不能想得全面周到,这个时候家长的选择明显更加正确,父母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认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听话,我不会害你。”

早期陪伴决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4个陪伴要素,你做到几个?

3.放开掌控孩子的手,以“教练”的身份站在孩子人生赛场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很像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我们知道,上场比赛的永远是运动员,没见过哪个教练为了赢亲自上场比赛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是如此,在人生的赛场上,父母是无法代替孩子拼搏的,父母能做的就是保证孩子在正式比赛之前具备赢到最后的能力。

当然,我们说的赢并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要全程笑并笑到最后。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放开掌控孩子的手,让他多思考、多做事、多练习,从一个个小的失败、挫折、成功、收获中获得自信、自尊、自爱,养成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己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积极开朗的性格。

4.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我们一直强调让孩子自己去做,现在我们说如何让孩子愿意做,方法其实很简单,即“鼓励”!这个不难理解,想想我们自己吧。如果我们的工作中,不断地有人给你施加压力,让你努力工作,工资不高不说,时不时地还有人对你的工作提出批评,相信这份工作你一定坚持不了多久,然而,很多孩子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

想要孩子愿意做事,父母的反馈非常重要。我常常要求我的家长们去鼓励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不断地得到正向反馈,做事的积极性自然就高。那么如何鼓励孩子呢?要记得,孩子做事情时,犯错是一定的,一点错都不犯才不正常。鼓励孩子秉持这个法则就足够了:有好结果的时候说结果,没有好结果的说过程,过程也有些糟糕的就说初衷。

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不是金钱、不是名校的入学资格、不是穿金戴银,是获得幸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首先需要的就是你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孩子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