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教育永远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
沙拉·伊马斯因其“特别狠心特别爱”的独特教育方式而被我们所熟悉,追溯她独特的教育理念,其实源于她的父亲。
你可以不学钢琴,但不能不学做人父亲说:“如果是以前,一定让你学习弹钢琴,不过我们现在是犹太难民……你可以不学钢琴,但是不能不学做人。”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和我相处的日子里,只要他一开口,几乎每回讲的事,都是在告诉我做人的道理。父亲教我“先行付出”。他说:“在中国,我们是外国人,凡事都要礼让三分。”小时候经常跟小朋友们一起跳橡皮筋,他细心到交代我:橡皮筋很容易坏掉,所以你最好不要用小伙伴的,要用自己的橡皮筋,而且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他教我的道理,就是先人后己。
记得我十岁时,楼下的一个大厨经常做卷饼给大家吃,每次分给我的那一份都是边边角角,我总是有点不开心。父亲看出我的不开心,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孩子,要知道,这是别人给你的,不是你自己做的,你没有选择,不要去要求别人。”在我的成长中,父亲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他曾经在送给我的一个笔记本上写下这几个词—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而在几个词之后,最后才写着“知识”,其意义不言自明。
言行检点,不可随便我从小被父亲管得很严,有好几条禁令。比如,不准游泳,不准穿泳衣。犹太人对女儿的管束是:穿衣服不许露膀子,裙子最起码要在膝盖以下,所以泳衣的暴露尺度是他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我小时候没学过游泳,至今我也不会游泳。还有,吃东西不可以发出声音,不可以大声喧嚷。说话只能我跟对方两个人听见,因为不需要让第三个人听到我们在说什么,若让第三个人听到我们的声音就是对他人的不礼貌。还有,不可随意动手,因为一个有教养的女孩子是不会随便拍打人家的。
在学校里,我虽是唯一一个外国人,我受到的教育和中国学生一样,父亲也一再提醒我,要和中国学生一样遵守学校规矩。我长得很漂亮,脸上有小雀斑,睫毛卷卷,皮肤雪白,因此父亲的警觉性就更高,他总会不时地提醒我:我们是在异国他乡,一定要言行检点,凡事要礼让,对人要谦卑。也许这跟犹太民族的经历有关,会多一份心眼。但这就是犹太人的特点:聪明,警觉性高,严谨地在异国他乡过漂泊的生活。
口上留德,恶语伤人六月寒父亲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守林人看它可怜,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守林人说:“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下第一大臭虫!”熊没有说话,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守林人问熊:“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但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同时他教我学会一句中国谚语:恶语伤人六月寒。他说:“中国人的传统,做人要留一线,这样日后才好见面。”父亲教我说话要谨慎,随时随地培养我的社交能力,就是希望我长大后不要在社会上吃亏,希望我能脚踏实地地生存。
粗糙鄙俗的语言,不在我的言行范畴内,我从小就养成这样的习惯。同样,我也这样管教我的三个孩子:千万不要随便得罪人,不要说三道四,在背后讲别人的是非,嘲笑别人的缺点。
“做人留一线,哪怕自己有十分道理是对的,也要把三分留给人家。”这话是我父亲从小教给我的。我父亲一直跟我说,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在别人的土地上生活,做任何事都要给别人留有三分余地。
沙拉的父亲进入耳顺之年老来得女,他知道自己陪伴女儿的时间非常有限,于是他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在生活中尽量用女儿可以听懂的方式教给她。
本文部分内容选编自沙拉·伊马斯作品《特别狠心特别爱·父爱是一种智慧》
沙拉的第一部作品《特别狠心特别爱》讲述了三大珍贵的教育方法——有偿生活机制、延迟满足、培养逆商。
第二部作品《特别狠心特别爱·赢在家风》围绕家风这一主题进行阐释,凸显了跨国教育背景下中以文化交流与融合,对当下中国家庭的教育具有很大启示性。
在第三部作品《特别狠心特别爱·父爱是一种智慧》中,沙拉首次与读者们分享自己犹太父亲的教育精华以及自己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书中也首度披露了父亲教育自己一生铭记的27句智慧金句。(责任编辑:邵琨)
文章来源: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