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办?

文 / 我的重度抑郁证自白
2019-05-28 17:04

”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疯子,只是当人们需要定义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时候,给我贴上‘疯子’的标签会让事情变得简单的多。“

”有时候,为了控制它,我让它控制我,因为我别无选择“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办?

”每当维克托和我吵架时,我喜欢拿出手机,给我两自拍一张。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他让我冷静一点,我就可以用照片证明,他看上去比我更生气。我可以说:’你凭什么认为我在发脾气?看看这张照片里的我,多么可爱。而你看上去倒像一个脾气很坏的人。‘“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办?

”维克托绕着床走了过来,叹了口气。我对他说:’这里面什么人也没有。‘但受到地板的影响,我的声音含混不清。他指责我没有在工作,而在躲着他。我说:’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趴在这里,是为了帮助你避免看到你的这位残疾的、偶尔会瘫痪的老婆。我其实是在保护你。‘

维克托对我做了一个表情。我猜是同情,也可能是爱。我无法确定,因为我的脸依然朝着地板。但我不会恶意揣度他,因为这就是婚姻的真谛。“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办?

”#我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他有一件非常健康的白大褂#“

”#和我的手机约会比和我有趣#“

”#我得了一种睡眠障碍症,它也许会杀了我或其他某个人#“

”#一只脚里有多少种碳水化合物#“

”#我如此擅长什么都不做,怎么可能还想做别的#“……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高兴死了》里的一些片段和目录。作者珍妮·罗森同是抑郁症患者,但是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事实上看这本书时,我经常忍不住笑出声,被她无厘头的想法、语言和行为,也被这些滑稽好笑里的温情所打动,以至于忘了她有抑郁症。我希望这个群体里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声音,来代替那些看上去让人很难过的想法。

珍妮在书里贴出一篇博文,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当抑郁症患者与病魔抗争、身体有所恢复,病情得到控制时,我们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一切,只是因为相当多的患者选择暗自受苦……羞于承认一些被当成’个人缺点‘的东西……害怕人们为此担忧,更害怕他们根本不会担忧。我们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紧靠在沙发上,强迫自己呼吸。(你看,也许在看不见的地方,我们在慢慢变好,所以,有什么理由给自己预判一个否定的结果?有什么理由剥夺我们本就举步维艰的空间?)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办?

在摆脱了抑郁症的控制后,你会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宽慰,但你并不想为此庆祝。与之相反,对旧病复发的担忧取代了获得胜利的喜悦。眼看着自己我疾病给家人和工作带来了影响,你感到羞耻和脆弱。世界上的一切照常运转,而你却在生死线上挣扎。我们回到生活里,比以前更瘦/更苍白/更虚弱……但我们是幸存者。公司里的同事不会拍着幸存者的背,祝贺他活了下来。幸存者在醒来后要去做比从前更多的工作,因为他们的亲朋好友为了帮助他们打赢一场他们自己并不理解的战斗,已经累的精疲力尽。“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办?

她说,“我们确实活着。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与精神疾病进行斗争的人们以及身边有亲朋好友收到精神疾病困扰的人们,我希望向人们表明:‘有一点精神病’可能也是有好处的,就像我祖母说的那样。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够了解我身上正常和不正常的部分。”

面对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办?

“与其说这本书是我上一本的续篇,不如说这是一套新的合辑,收录了我各种荒诞离奇的文章和对话,还有一些混乱的想法——把这些东西装订成书的,是被挥霍的大盒装葡萄酒和茫然无措的图书编辑流下的沮丧的泪水——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我的信条:如果你想用的词还不存在,那么造出来一个也无妨;标点符号按需使用,而不是按规则。大家听好了,这叫'concoctulary'**。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上一本书的完美延续……古怪、有趣、诚实,以及不止一点点的特别。

但以尽可能完美的方式展现出来。

就像我们大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