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家庭教育一定要做的事
最近兰海老师(@超级育儿师兰海)的微博,收到这样一条私信:
这位困扰的妈妈说宝宝6周岁,依然安全感欠缺,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
读完这条私信,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心声?
“别说出差了,我上个班小孩都哭得难舍难分。”
“每天去幼儿园,都要全家上阵、连哄带骗!”
“上次带她的姥姥去买菜,宝宝守着大门哭了半个小时!”
对于三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家就是他的全部。
固定的作息、熟悉的环境、专属的照顾者,这些都为孩子的内心编织出一张安全感的大网,使他每一天都过得无比安心、快乐。
然而随着孩子从家庭走入社会,陌生的环境和照顾者常常会使孩子一下子难以接受。
那么问题来了,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01
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心理状态,个人的安全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包培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指的是存在的物品、设施、天气,比如桌椅、灯光、窗帘,鞋子,衣服,天气等等。
人文环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环境,比如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其他人员之间构成的关系。
心理环境指的是人的心理特征、状态,以及一个群体的心理特征、状态。
充分的安全感会让孩子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环境,遇到失败会把原因归结于事情,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02
安全感对孩子有多重要?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依赖别人,在团队中总是妥协自己的想法,不敢参与竞争,害怕接触新事物。
因为安全感属于心理环境,个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其在获取知识和能力上的意愿,以及对于生活的幸福感受。婴幼儿时期个体安全感的建立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最为紧密。
童年时体验到的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的、前后一致的爱,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这些都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父母需要摆脱自己的行为惯性,有时候脱口而出之后我们才意识到是错误的。
安全感的建立特别考验的是父母对于自己行为的体察,考察父母是否有前后一致的爱,并延续到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
03
孩子不同阶段的安全感
第一阶段——“我能活下来吗?”
这个问题代表处于第一个阶段的孩子,刚出生的孩子,他们大脑里的问题就是:
“我有足够的食物吗?我能睡觉吗?”
这也是马斯洛心理需求最基础的需要一一生理需要。
所以这个阶段,家庭成员需要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婴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只能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
当然,这个阶段孩子也在和我们互相磨合,以找到最佳的方式。
第二阶段——“我能做我自己吗?”
这个问题代表处于第二阶段的孩子,当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孩子们也就进入到安全感需求的第二个阶段。
我能做自己吗?孩子在18个月以后,他的自主意识开始增强了。
我能做自己吗?我把东西扔在地上,你帮找捡起来,这是我的愿望。
这个时候的孩子,由于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爬,可以走,他们需要的物理环境也就大了。
于是,他们想要进行更大的探索,由于他们对“危险”还没有概念,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认知还不准确,所以孩子和成年人在判断上相差很远。
我们都遇到过很多不想去幼儿园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和孩子一起讨论第二天他要穿什么衣服,他会带什么玩具去幼儿园。
让他对第二天的幼儿园生活充满期待,而这个期待就是他能自己选择,他能做自己了。
第三阶段——“我足够好吗?”
这个问题是3岁以上的孩子内心的提问。
孩子们开始留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一个鼓励、微笑、拥抱都是孩子们得到的首定的回答。
这个发展规律要求父母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这也是一个证明自己“足够好”的机会。
家庭成员和教育者都应该在生活或教学中,根据孩子的能力提出目标,当孩子们不断探索完成之后,我们给予积极的反馈,会让孩子们内心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04
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行为
安全感的建立在于生活,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破坏孩子们的安全感的行为。
一、父母吵架。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是非常破坏孩子的安全感的,而很多时候父母会以为孩子小不理解。
确实孩子在小的时候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但是恰恰由于他听不懂,他更多的信息来源是大人的表情、音量、动作等。
所以你会发现孩子们会被吓住,会哭,会蜷缩身体。
二、没有说明原因的离开。
我们经常会偷偷地走,这种行为可能在很多家庭里面都有。我们瞒过了一时,可能在我们离开20分钟后,孩子才发现,开始哭。
但是经常这样做的话,我们要出门会变得非常非常困难,因为孩子对关门的声音都会很敏感。
我们偷偷走的一个原因是不忍心看见孩子哭。如果要在两者中选择,我们宁愿选择告诉孩子,也不能偷偷溜走。
三、没有给予足够的拥抱和身体接触。
这个特别重要。有力量地传递安全给孩子,让他们从拥抱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安全。
四、威胁不听话就要离开。
这就是前后不一致的爱,你不听话了我就不爱你了,我就走了。
五、在没有告知孩子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把孩子的玩具送人。
在大家眼中没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特别重要。他不玩也不想送人,这不是自私,实际上他真正舍不得送的是玩具给他的情感。
这种做法伤害了孩子的物权,损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05
安全感——孩子挑战世界的勇气
面对这么多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面前,怎么选择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聪明的父母会用5天的时间,来学习如何为孩子建立安全感!
本期兰海说成长《新父母训练营》——安全感:孩子挑战世界的勇气!与科学的教育理念同行,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