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记住,不要和讲故事的人说话

文 / 心理破密社
2019-05-22 02:05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破译心理密码,发现一个最好的自己!

01

听故事,好像一直都是人类心理底层的爱好。

但凡你想阐述某个道理,没有故事是万万不行的。

有故事,他人就洗耳恭听;没有故事,他人就嗤之以鼻。

故事可以让人振奋,也可以让人沉沦。

故事可以让人潸然泪下,可以让人咬牙切齿,可以让人深以为然……

如果是文学作品,故事可以增强表现力,当然是完全可以遵循的。

如果是传播知识和智慧,讲故事无异于愚弄和忽悠。

心理学:记住,不要和讲故事的人说话

02

我们任何人,都没有你想象的理智,都是情绪的奴隶。

倘若情绪大兵压境,没有几个人能够抵挡得住。

就像《乌合之众心理学》里谈到的一样,人类,多数情况下是情绪引导下的狂热分子。

而故事,就是挑逗情绪的最佳利器。

在故事都引导下,可以说什么都对,也可以说什么都不对。

心理学:记住,不要和讲故事的人说话

先来看一串故事:

李世民,18岁起兵,20岁基本打下唐朝江山;霍去病,17岁带兵,20岁成为大将军;扎克伯格,在24岁的年纪就成为了全球最年轻的富豪……

所以,出名要趁早,超过30岁之后希望就不大了,因为那时的生理机能已经不在最好的状态了。

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是不是觉得带来经久不息的启示?

再来看一串故事:

姜子牙,80岁才成为丞相;褚时健73岁时一无所有,85岁成为亿万富翁;山德士88岁时才成功创办肯德基……

所以,成功只关理想,不分年纪。

同样的,也会有不少人认为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但仅仅是利用几个故事,就让人觉得它们都对。这其中,又有多少理智思考的成分呢?

在情绪的面前,我们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思考能力的。

要忽悠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讲故事。所以传销组织善于讲故事,营销大师善于讲故事。

03

故事是这个世上最不靠谱的证据。

每个故事都是多元的,而讲故事的人往往是先有结论之后,再去截取故事片段来支撑,所以,你会感觉滴水不漏。

事实上,包括故事主角自己,在总结自己的事迹时,都是在结论的基础上,再回去串联故事的片段。

而在传播时,他们往往又颠倒过来,仿佛是从故事推到而来的。

由此可见,那些逻辑顺畅的故事,实质上无异于胡说八道。

要说故事的作用,唯一的就是挑逗情绪。它就像是一个钩子,勾住你内心的软肋,然后引发你的情绪。在情绪的引导下,得出片面的结论或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

由于有情绪的参与,你总会认为这些结论是唯一正确的。

心理学:记住,不要和讲故事的人说话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要多元,也存在无数种可能性。

当你在成功的励志故事中感悟良多,因此而沾沾自喜时,其实是在关闭了除此之外的人生路径,同时也关闭了大多数成功的可能性。

任何人的认识,顶多可以说是接近这个世界,但绝不可能反应这个世界,智者做不到,愚者也做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与相信故事一样,质疑故事也是在封闭自己人生的路径。

如果你对一个故事的科学性质疑,实质上是你站在现有的认知框架内,去否定世界的多元性。

你把自己狭隘在狭小的认知领域内,认为只有符合自己认知框架的才是可能的。同样也是把自己逼上绝路。

面对故事时,最好的做法是不质疑,去相信,但不迷信。时时告诫自己,这样是可以的,但其他方式也可以。

你相信故事,那么就拥有无数种可能;你迷信或质疑故事,那就是把自己逼上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