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人到中年后你会发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Erikson)将人的一生分为了8个阶段,从婴儿期(0~2岁)到成熟期(50岁以上),其中,人在成年期(25~50岁)的最大矛盾在于,生育与自我专注的冲突。
我们将这个矛盾泛化,再结合中年阶段的家庭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面对家庭和孩子、照顾自己的情绪,还会面临赡养父母的难题。
如果你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你还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谁来赡养父母呢?共同赡养的情况下,谁多谁少呢?
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是,那些有多个孩子的家庭,更容易出现赡养矛盾,相比之下,独生子女家庭反而过得更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赡养不公正”现象
首先,在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中,子女们会将这种赡养父母的责任进行分散,也就是平均承担赡养自己父母的责任。但是,往往会出现“赡养不公正”现象。
比如,兄弟姐妹们会相互猜忌、推脱,有的认为应该按照经济条件决定赡养责任,有的则认为应该按照工作强度和家庭负担来确定赡养责任,最终会产生各种分歧难以达成一致。
但是,如果是独生子女家庭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责任分散效应将不复存在,赡养责任将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所以,人到中年的时候,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相对比其他拥有多个子女的家庭往往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精力投注
另一方面,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在原生家庭阶段,父母一定会将全部的精力投注到这个孩子身上,这些孩子长大之后,适应能力明显更强,在社会上也能够更好的立足,并且,独生子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概率也的确更高。
相比之下,那些拥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原生家庭阶段,由于父母的心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有些孩子出现心理缺陷,再加上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重,父母的陪伴更少,物质条件也更差,他们人格塑造很可能是不健全的,也就导致了他们未来的家庭生活充满了矛盾,连自己的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又如何赡养父母呢?
并且,行为上的不适和心理的失衡很容易导致个体出现中年危机(Middleage Crisis),一项社会学调查数据显示,那些经历过灰色中年的群体,在赡养父母、照顾家庭上,会出现明显的抵触情绪,他们的老化情绪也更严重。
当然,有的人对此并不认可,明星陈浩明就生了4个孩子,他的目的是,等他老了之后,这些孩子可以陪伴自己的妻子,不过,这可能只是一种期盼。
父母的赡养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心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意义在于,纠正一个错误的理念,并非子女越多,你的老年生活就越幸福。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