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育儿先育己,正人先正己(家长必看)
在我的家族中四代人都是老师,外曾祖父、爷爷、姑父、婶婶、我都是老师,一家人坐一起,茶余饭后都有着共同的话题,我们也总结出一些横跨地域和岁月的教育共性问题。
因此,在家庭的浸润下,我更加知道孩子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应该如何做才会提高更快。
董老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咋办?当然我们家族四代人也收到过同样的提问,这些问题具有跨时代性,上世纪的家长问、新时代的家长也问,农村的家长问,城里的家长也问。什么问题呢——老师,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咋办?
这可真是个大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有,但很难。如果容易的话的话,那就不存在有孩子成绩不好了,个个都上清华北大来,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擅长学习,就好比一个人不可能人人都爱,大家都爱的那是人民币。
当我收到家长问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该怎么办的时候,我都会眉头紧锁,沉思良久,非常深沉地和家长说:“
我家族四代人教了那么多学生,总结出来一个孩子要想成绩好,第一需要好的态度,态度决定高度;第二就是好的学习方法;第三就是坚持到底的精神。所以孩子要摆正态度、掌握方法、坚持到底就可以了。伟人都说论持久战,咱们在学习上也要持久战。
上边这段话回答得滴水不漏,非常官方。但是其实大家也都明白,这段官方的回答没有可操作性,怎么摆正态度、方法是什么、怎样坚持全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大家心理也明白,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实我们在私下讨论的时候会吐槽家长:家长问这个问题,都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自己爱学习么?自己学习成绩如何?自己有以身作则么?有严格要求么?但是,现实不容许我这么回答。怎么可以和家长说这样的话呢?
育儿先育己,正人先正己其实要教好孩子很简单,俗话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讲究的是抓住问题的核心去解决。那么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我的名字“董正锋”三个字我最喜欢的是“正”字,正人先正己,教育也一样,教育孩子就是育儿先育己。你想孩子怎么样,自己就得怎么样。
当然我这不是说家长想要孩子成为博士,自己得先考个博士,而是自己也要有同样的精气神、行为习惯,身体力行,影响孩子。
上个世纪我家族长辈跟我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大学,光宗耀祖,出人头地......那个时候,这种话语有很强的力量。因为那个时候消息闭塞 ,还不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对家乡外的天空格外向往,因此上个世纪对孩子说教是存在力量的。
但是现在新时代,互联网发达,孩子通过互联网,视野就能通达八方,精骛八极,广博见识,用老一套的说教办法已经落伍了。
教育的本质是做好自己,从而影响他人。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品行端正,知识广博,专业能力强。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应该改变自己几十年的习惯、行为方式,从而影响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
要求孩子阅读,首先家长也不能老是看手机,也应该静下来陪孩子一起阅读。当然这是相当有难度的。
我们老师看一个孩子怎么样,家长要求如何,从孩子的作业情况就能看出来。字迹潦草的往往浮躁,自我约束能力差,家里对孩子的管束很弱,如果管束强的话就不会容忍字写得潦草了;字迹端正的说明有耐心,态度好,另外也可以看出家里对字体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对孩子有严格要求的家庭,孩子的成绩都会更好。
言传身教,身教最重要分享两个真实故事,第一个是我小时候的成长故事。
星辉点映装饰着黑夜的天空,路灯下,灯火昏黄,整个村庄都安睡了。一个强干的身影在路灯下拿着柴刀,在劈竹子,削竹条。
“爸,这么晚了,赶紧睡吧,明天再来弄!”我推开门看着在灯下下忙活的老爸,再放眼望去,整个村子已经没有了灯火。
“没事,你先去睡吧,很快就弄完了。”老爸笑嘻嘻看我一眼,手里继续挥动着柴刀做竹条,准备明天干农活的时候用。
“你爸真实厉害,干活种田的一把好手,不怕苦不怕累,看庄稼就你家的种得好。”经常听到村里人这样不吝惜溢美之词对我父亲满是夸奖。
看着我爸的身影,我明白什么叫勤劳,什么叫辛苦。每当我学习上有迷惘、懈怠的时候我想想老爸灯下的身影,想想他手中不知疲倦挥动的柴刀,我就跟打鸡血似的注入满了力量,非常用功读书,把老师讲的所有知识反复复习、练习,每一次都争取考更好的成绩。
虽然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也常因病抱恙,但是他通过自己勤劳、不怕苦、能吃苦的行为深深影响着我,把我也变得能吃苦,能为学习付出,在学习上也非常勤快,永不认输。从小就看着父亲母亲辛劳的背影,这让我潜意识里就认为“勤劳、吃苦”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跟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也会给到我这种感觉,用功读书可比扛着锄头在外干活轻松多了,在学习上吃再多的苦,用再多的功也比不上扛着锄头外出干一天累。
当然,我家里人也告诉我,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种田养猪,这让我很恐惧,我知道种田养猪的辛苦,也知道我不是种地的那块料,所以我更加专注于读书,每一次都想要考得更好,因为我觉得考得越好,我就进一步远离种田养猪的工作。
这是我父母对我的教育,不仅是言传,还是具体的身教,不管是勤劳、吃苦的精神,还是身体上干农活的劳累,都是切实可见,亲身参与到的。所以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吃苦的教育更多是言传了,或者是威逼加利诱,你学习成绩不好会怎么样,孩子没有参与过农活,他是不会懂的。
没有穷过,就不知道穷的滋味,没有富过,你也想象不到土豪的生活;没有打过败仗,你不会知道战败的屈辱;纸上谈兵只能造就赵括的野蛮生长。道理讲不通是因为没有亲身体验,把孩子放回去日晒雨淋干一个暑假的农活那什么道理都能讲得通了。但是这种道理现在还有多少人做呢?不得而知。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在还在没有经历体验的时候,父母的言传是苍白无力的,甚至在孩子眼中是刺耳的,他会反抗,这个时代的教育应该是:身教,父母身体力行,对孩子产生无意识的影响。
我把这一点渗透进了我的教学中,我的作文课上的下水文也就是举例会用很多成语,我会给孩子们开课前设置成语接龙的环节,并让孩子们回家背诵自由造句在微信群里打卡,我的课堂会有很多文化知识,久而久之,孩子的作文自然也有很多好词好句,孩子们也懂得了很多文化知识。
榜样的力量第二个例子是我姑父教他儿子,也就是我可爱的表弟的故事。
今年表弟准备考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保送他硕博连读。看到表弟的优秀,我想起小姑父的教育。
我的小姑父是小学体育老师,擅长篮球。可是我要讲的故事并不是我姑夫教我表弟学篮球的故事,而是教弟弟背古诗。
姑父教弟弟背古诗,我觉得就是教他读几遍,解释一下,之后看着弟弟背诵就好了。事实也是如此,最开始教弟弟背古诗就是给弟弟说:“牛牛(表弟小名),今天要背哪首哪首古诗,今晚要抽查背给爷爷听(爷爷是小学高级教师,已退休)。”说了这句话就有用么?没有。这头牛还是纹丝不动,对于姑父的命令完全不予理睬,依旧和熊大熊二、IPAD做好朋友,沉迷此道。背古诗就不了了之。
但是不能让背古诗这件事不了了之呀,童子功可是一辈子的硬功夫,不练是不行的。为了帮助弟弟练好童子功,姑父接近四十岁了年纪,亲自出马和弟弟一起背诵古诗。
事实上,人到中年记忆也下降了,喝水也要白开水加枸杞,姑父的记忆力和表弟相比可是几何量级的差距。教弟弟《青玉案·元夕》,姑父是背得死去活来,把纸条贴车上,贴包里,贴床上,终于在弟弟的“耻笑”下背出来来。可是效果奇佳,弟弟在姑父的带领下,过五关斩六将,背诵了很多古诗。
等我暑假回到家问表弟会背哪些古诗的时候,他还骄傲地告诉我会背《将进酒》。吓我一跳,四年级的孩子会背《将进酒》,这不是在骗我吧。当场就要求他背诵出来,姑父也跟着一起背诵,我很诧异,我作为语文老师会背,我觉得不足为奇,但是姑父可是体育老师,这小学体育老师语文水平还这么高,不禁让我敬佩。
姑父教表弟也是身体力行,要求弟弟会背诵的古诗,姑父都一字不落地背诵了。当然这不是说孩子会的,父母都要求会。毕竟孩子还有中学,难道那些阿基米德原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薛定谔的猫我们都要会么?不是的。而是说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身体力行,对孩子施加无形的影响,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这让我深有感悟,家长是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的。因为家长若没干这事,或者认为这事很容易,直接让子女去做,孩子听到的第一本能反应是——反抗!孩子不明白凭什么你不做就让我做,说得那么轻巧,你一句话我得付出多少心血呀。
其次,如果没有家长参与做示范,孩子在第一次做这件事之前缺乏榜样,孩子不知道从何做起,不知道怎么做,这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是属于未知的“新大陆”,不是每个人对“新大陆”都是那么向往的。
孩子可能会想到自己的家族有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情,如果做过,他会容易接受。如果没有做过,孩子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事,无中生有,怎么可能,我们都不相信奇迹,更何况小朋友。
何为家庭教育根本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身教”。
为什么?人类(包括动物)最大的学习本能是模仿!孩子认真听课,听老师讲解方法,其实就是模仿的过程,他在模仿老师如何运用方法解题,写作。包括孩子小时候的牙牙学语就是模仿的过程。我们都说小孩子很快就能学会一门新语言,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小时候语言模仿能力超强。其实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勤奋、能够吃苦,
有向上努力奋斗的冲劲,也一定是模仿的过程。老说所说的“将熊熊一窝”也是如此,士兵模仿将军。
既然模仿那么重要,那么孩子从哪里模仿呢?就是从与自己每天朝夕相处的父母那里。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知: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身教,而不是给孩子言传,不是把孩子叫过来不断给他说教、游说、灌输自己的理念,而是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从而影响孩子,所以才说“育儿即育己”。
模仿是孩子天生的本能,孩子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无意识地去想周边的人、父母是如何处理这种事情的,怎么做的,孩子就依葫芦画瓢照做。
歌词都是这么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爱学习,孩子也爱学习。孩子可能今天没有模仿父母,但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孩子身边的榜样就决定了孩子的上限。他班上从没有人考过90分,孩子一定认为考100分是不可能的事情,班上所有孩子都考100分,他没有考到,他一定会觉得自己的表现不正常。我堂弟在县城读书,我跟堂弟说广州的孩子三四年级有很多考满分的。奶奶马上反驳,怎么可能,不可能的,考满分在我们县城是从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因为没有出现过,所以这是我奶奶无法想象的事情,所以考90分成了她所能理解的上限。
孩子不会觉得累,不会觉得难,孩子的生活是充满阳关和希望的!人都是一定环境下的产物,当这个环境中大家都说难,说累的时候,孩子也觉得难、累。当环境中大家都对此不感冒的时候,孩子也不觉得有什么,都是正常的事件。
努力把自己做好,家长的态度其实就是孩子的高度。我和我3岁半的女儿在一起背《三字经》的时候说:“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教育的“教”是先孝而后文。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根本,忽略了家庭教育而一味地推崇知识教育和社会教育,实属教育的悲哀。
身体力行,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暑假名师课程福利更多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请关注本订阅号,暑假两位名师课程抢报中,新生报读和老生续班,请私信喜阅君,或者联系课程导师,您一定收获甚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