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脱不了干系

文 / 心理相先生
2019-05-09 22:04

昨天是我和我爱人在一起4周年的纪念日,于是就出去吃饭,也算是纪念一下。饭吃到一半,她接到一电话,是学生家长打来的。因为她是一名中学班主任,经常会有学生和家长在下班时间给她打电话,

接完电话,她说她们班两个同学打架现在进了医院,需要过去,于是我和她打车快速赶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在急诊科,我们见到了两个孩子和双方的家长。打架的是两个男生,动手打人的一个个子稍微高一些,戴着厚重的近视镜,长的胖乎乎的,低着头在过道里站着,旁边站着他的爸爸妈妈。

被打的一个个子较小,在旁边的椅子上斜着坐着,旁边坐着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向我们哭诉道她们家孩子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因为有先天的唇裂,动过手术,现在被从脸上踢了一脚,万一有个好歹……。

我爱人赶紧蹲下来,凑近看了他脸上被打的痕迹,询问他的情况,知道暂时没有大碍后,又走过去批评打人的孩子,我听了几句,急忙示意她停止。

一则因为现在解决问题,看孩子的身体最为重要,二则这些表明的说教治标不治本,还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心理学: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脱不了干系

就这样我爱人和两个孩子的妈妈带着那个被打的孩子在各个科室里做检查。我也乘机和那个打人孩子的爸爸攀谈了几句。

我问他平常跟孩子交流吗?他指着站在旁边的孩子说:“他就不和我说话,以前还好一点,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他就越来越不学好……”。

原来这个孩子的家庭是一个重组家庭,他爸爸离婚后,他跟着爸爸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后来他爸爸又结婚了。

他爸爸是一个司机,平常比较忙,他的后妈也要工作,所以大多数时间这个孩子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

不一会检查结果出来了,孩子的身体没有啥大碍,对以后的成长发育有没有影响,还不确认,得等白天专家上班了,才能知道。

于是我爱人给双方家长交代了一下,大家随时联系,等明天医院上班了,再确认,凌晨十二点多的时候,我们才回到家里。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了解了一下,这两个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于是想抛开他们打架这件具体的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看,他们的成长是不是出了问题,因为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直觉告诉我,看不到问题的根源,所谓解决问题,只能说自欺欺人,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1、被打的孩子

在医院里,那个被打的孩子母亲,就已经多次在孩子的耳边重复:我们的孩子很可怜,他从小身体就不好,出生的时候只能放在保温箱里面,又有先天性的唇裂,又做了手术……。

听到这里,我心里也倍感难受,那些先天就带着“不完美”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路上要承认很多身心上的压力。

我从小到大身体就比较瘦弱,去了医院检查,大夫说是基因自带的,就这样我为此也很苦恼,更何况其他方面的生理缺陷呢?

但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个妈妈经常在孩子耳边确认“你很可怜,你从小就长的不好……”,这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的心理结构极不稳定,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质,作为妈妈,他最亲近的人,经常在他耳边说这样的话,只会给他埋下一颗自卑的种子。

而这样的自卑会影响孩子一生。

著名作家王小波曾说过,“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看”,更何况目前他的孩子身体各方面很健康,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让孩子确认自己是不好的,是“先天性有病”的。

此外我还了解到,这个孩子平常一个人住,他的爸爸妈妈在另外一个地方工作,也就是说是他自己一个人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

我爱人告诉我,这个孩子经常在班里和她对着干,不听老师的安排,调皮捣蛋,更不完成作业。她曾经打电话给孩子的爸爸,让他抽时间来一下学校,没想到孩子的爸爸告诉她,他们很忙,要是学校管不了,就让他不要念书了。

要不是这次是打架比较严重,估计他妈妈也不会赶过来,我爱人又这样感叹道。

心理学: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脱不了干系

对这个孩子我接触的不多,但通过了解他日常的行为表现,也可以至少看到两点:1、他的妈妈给他传递了“你很可怜,因为你出生就有缺陷”的信息,让他有了自卑的根源;2、缺少父母的陪伴,让他变得孤独、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于是总通过违反纪律,引起老师的注意。

2、打人的孩子

学习很不错,也很听老师话。但是他的后妈向老师反应,在家里不好好说话,对爷爷奶奶也呼来喝去。在医院里我也和他爸爸聊了几句,他爸爸说,这孩子自从他和他妈妈离婚后,就不和他好好说话了。

我反问他,那你呢?他说他们夫妻俩平日里都在忙着工作,回到家里问儿子,不理他,他也就就很来气。很显然他们的父子关系一直处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越来越糟糕。

这个孩子的问题也很明显,他把“好和坏”分裂开了,在学校的老师面前,他表现得很好,学习、做事都很认真,可是在家里呢?他不喜欢那个家,于是尽可能地把“坏”投射到家里。

心理学: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脱不了干系

两个孩子的成长都出现了问题,他们都不能正常表达自己得情绪,缺失爸爸妈妈的陪伴,这样的两个孩子在一起,很容易被激化,很容易把压抑在心理的不痛快释放出来。

从上面的事例来再来看“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脱不了干系”,这句话。

毫无疑问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可是孩子的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呢?

更多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说教,从道德层面试图解决孩子的问题,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利用身份权力强行说教只能造成他们更严重的压抑,看似问题消失了,其实不然,那些问题只是被累计了,在下一个时机,又会以其他形式暴露出来。

所以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表达自己的爱,用鼓励和引导给孩子以动力,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不要错过;我也希望我们的教育和老师不总是以身份权力强行说教,而是看到他们的问题根源,看到孩子问题背后的父母。

因为孩子心理问题,父母脱不了干系,唯有看到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教和育才会有效。

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询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青云计划月度账号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