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分公司 “物联网”开启农业管理新模式

文 / 东北网
2017-07-06 11:19

黑龙江日报7月6日讯 “我们这一年的变化可大了!现在不论干部还是普通职工,不论从行政管理还是到大田种植,包括买农资、办贷款,都能用这个APP解决。我们工作起来,不但更方便快速,也更有劲头了!”初到七星分公司,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便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这个运用物联网移动终端建立起来的“七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这是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历时一年来,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强化企业精细管理的一个成果。

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下辖20个管理区,拥有世界一流的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全程机械化率达98.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3%、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20和25个百分点,曾连续七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一年多以来,分公司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导产业,内设“六部两办”,创新源头治理,优化管理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创新源头治理,使管理变得更加顺畅。今年,七星分公司不但杜绝了管理区的借贷资金、高额利息支出现象,还实现了多年未100%完成承包费收缴的工作,改善了农场的资金环境,农业标准也大幅度提升,农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打造互联网+基地,探索“三减”、晚熟优植种植模式,农业节本增效采用轨道车代替人工,每亩地节约成本22元。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分别源自管理机制与方式的改革和对数字化农业的积极探索。

“大田种植物联网应用示范是我们去年启动的,今年实施的项目,分手机版和电脑版。无论是查天气、买农资、办贷款或是实时观测农田情况,在这里都可以实现。”七星分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孟庆民对这个系统非常自信。系统分为业务管理、智慧农业、食品追溯、便民服务四个部分,几乎涵盖了分公司管理、生产、销售、信息发布等方方面面。

2016年,分公司大力实施农业物联网项目,建立了面积212平方米的“农业综合数据处理中心”,搭建了“大田作物生长信息管理”、农场综合业务管理”、“信息推送服务”三个平台。2017年,分公司以“3S”技术为基础,按种植业物联网感知、传输、应用三层架构进行规划,不断扩大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确保在农业生产、农机作业、产品追溯等方面均发挥着生产资料采购集约化、农产品种植精细化、农产品生产可溯化、农产品加工透明化、农产品销售网络化的“五化”作用。

“通过田间205处高清摄像头及环境传感器、20处农业气象站、20处地下水位监测点,70余处病虫害监视点、100套农机作业监测设备对农田作物的长势、病虫草害、土壤墒情、土壤养分、作业标准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测定,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农业科研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在电脑或手机上远程实时掌握可视化的大田生产信息,并可获得农业专家的在线指导。测土配方、智能催芽、卫星遥感、缴费、生资、农贷、补贴发放、农艺措施等都能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孟庆民介绍说。分公司对12万亩、400个地号的水稻生产进行全程追溯。通过使用“360度全景农产品追溯系统”,采用图片、视频、实时数据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展示农场水稻种植和加工过程,并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农产品和食品追溯系统,实现食品全程可追溯的全产业链模式。“只要物流和超市的环节一打通,我们就可以实现真正的互联网+农业。”

2017年,七星分公司围绕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采取“四个转变”的强有力措施,探索农业生产管理新模式,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分公司以“先定岗后定人”的干部任用原则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重组,形成了具有科技创新、生产实践、内业管理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高效型农业技术人员组成构架;通过转变农业培训方式,提高现代农业标准到位率,把培训方式与考核机制结合在一起,以阶段领学、逐级定标、逐级培训的形式,对基层单位农技人员、种植户进行系统培训;转变农业科技创新方式,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加强与中国水稻所等国内顶尖研究院所开展科技合作,进行水稻暗化叠盘超早育秧、超早钵育机插、“互联网+有机水稻种植”等12项试验示范项目,以分公司为主体,与中科向日、益华、北农等企业合作进行优质米订单种植;同时,各管理区依托分公司的地缘优势,积极与周边米业合作开展订单种植。计划订单种植面积14.5万亩,以此实现由“种的好”向“卖的好”转变,提高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向订单农业要效益。

全国先进科技示范户张景会便是一年来各项改革的受益者之一,拿出50亩地作为水稻新品种试验田的他,尝到了科技的力量。站在仪仗队般插列整齐的稻田埂上,老张精细地算了算账:668亩水稻,现在年雇工25人左右,工时从10多天到100天不等,人力成本减少不止一半,每亩的效益却增了10%以上。2016年亩产700公斤,纯收入50万元。“过几天,我就把网连到这儿的电脑上,到时更方便了。”坐在自家稻田边的小屋里,张景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