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无法抗拒的4大心理学效应,你中招了吗
掌握心理学效应,人际交往变简单,今天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印象形成效应的由来,实验小故事吧~
一、社会刻板印象1.概念:
一群人所具有的特征或行为方式,在看待这一群人时,我们会无视个体差异而认为这一群人里的每一个人都具有这一特征。
2.实验故事: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为什么两组被试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刻板效应实际就是一种心理定势。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由于对罪犯和学者这一类型的人已经形念成了刻板印象,因此在评价这位图片中的人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忽视了自身的独有特点。
3.点拨:
关注群体,忽视差异
4.例子:男生胆大粗犷,女生细心温柔;南方人都会游泳;四川人都能吃辣;教师都是老古板。二、晕轮效应1.概念: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2.实验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
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3.点拨:
“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由点及面的推测其他
4.例子:明星效应:我的偶像长得帅,是最完美的。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1.概念:
首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2.实验故事:
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3.点拨:
首因效应:初步印象。近因效应:最新印象。
4.例子:首因效应:新官上任三把火;恶人先告状;初次见面收拾打扮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近因效应: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不要记恨我;……我说的话太直,但都是为你好。四、投射效应1.概念:
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2.实验故事: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3.点拨:
以己度人
4.例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历年考题再现】1.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其他一些外表之外的特征往往也被肯定这是(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答案】B。解析:在看待某人的时候,用某一特征推及其他特征,这是以点及面,以偏概全的对他人进行的评价。因此选择B晕轮效应。
2.一般认为女生心细胆小娇气,男生则胆大粗心傲气,这是社会知觉的( )。
A.投射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D。解析:对女生、男生这一群体看到了大多数人的特征,忽视了独有特征。因此选择D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