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弑母,悲剧的背后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文 / 大D说教育
2019-05-01 19:05

4月21日,逃亡三年多的北大学子弑母案犯罪嫌疑人吴谢宇,终于在重庆落网了。

北大学子弑母,悲剧的背后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吴谢宇

吴谢宇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高材生。2009年,吴谢宇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福州一中。2012年,吴谢宇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就读于经济学院。进入北京大学就读时,吴谢宇由于成绩优秀,在大一时就被评为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在大二时,他又获得了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为了实现自己出国的梦想,吴谢宇还就读于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在GRE考试中成绩特别优秀。

北大学子弑母,悲剧的背后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北京大学

如此优秀的人,却犯下了一个滔天的罪行。他以2015年7月11日,残酷地杀害了自己的母亲。更令人发指的是,杀害母亲后,她竟用塑料薄膜把母亲的尸体裹了十多层,每一层中间还放有活性炭吸收味道,后还密封的整个房间,并且装上了摄像头以及红外报警器。由于吴谢宇的缜密安排,以致外人并未发现他作案的现场。直到2016年2月14日,他母亲谢天琴被发现死在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教职工宿舍住处时。亲人立即报警,经警方侦查,其子吴谢宇有重大的作案嫌疑。吴谢宇作案后逃亡重庆,隐瞒自己的身份,直至三年后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归案。

如此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会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呢?随着吴谢宇被捕的消息被报道之后,不少的媒体争相挖掘相关的信息。虽然警方尚未公布吴谢宇作案的动机,但是吴谢宇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学习就读情况等已被各路记者刨根究底了。

北大学子弑母,悲剧的背后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吴谢宇在北大

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是一位高中的历史老师,他的父亲早年因病去世。谢天琴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对待同事平易近人。但只要涉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她好像立刻变了一个人似的。吴谢宇的班主任曾经回忆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吴谢宇在竞选学校的某个荣誉时,他虽然非常优秀,按道理来讲,他应该能够入选的,但是那一次却落选了。谢天琴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表示了自己的不满。由此看来,谢天琴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出一种非常强势的态度。外界也猜测吴谢宇犯下这样的大错误,也许是因为他母亲管得太严,爱的太深,让他倍感压抑。即使上了大学,他母亲对他仍然管教很严,以致有时候回家会跟母亲吵起架来。吴谢宇在同学们和老师的眼中,是一个乐观而又上进的人。待人友好,还要善于帮助别人。

从吴谢宇弑母案中,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悲剧的背后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但是不要让爱成为一种伤害。父母爱之过有两种情况:一种爱叫做宠爱。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造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扼杀了孩子的自主独立性,容易造成孩子缺乏自信、软弱,对人生缺乏奋斗目标。另一种爱是父母认为的爱。他为孩子规划了人生,画好了蓝图。你就要照着他的路线走就可以了。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表达对你的关爱。他们对你严格要求,如果你做得不好,就会遭来他们的批评教育:孩子你要努力,父母这样做是为你好的,所以你必须听父母的话。无论哪种爱如果过了的话,就容易造成伤害。

北大学子弑母,悲剧的背后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快乐的儿童

适当的时候要懂得放放手。

“望子成龙,望子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成功,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其实每一个学霸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严格的父亲或母亲。光彩与荣耀的背后,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像鸟儿一样的自由。一根弦绷得紧紧的,父母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放手,把困在鱼缸里的鱼儿,放归大海。辽阔的大海才是鱼儿的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它才能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只有在一个和谐友善的家庭环境下,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