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永远不要从别人嘴里认识一个人,后果很危险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对一个人的了解程度都是我们建立关系的基础。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打交道,或是关系不够熟悉的人之间而言,往往会通过他人的观点、评价去了解另外一个人。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从别人嘴里认识一个人是相当危险的行为,如何理解呢?
首先,他人嘴里对某个人的评价往往是不全面的。如果你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一个人,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全面、不完善的,在不充分的信息下,你所形成的观点、看法,也会是错误的。
所以,你很可能会在真正接触这个人之前,对这个人形成一些负面或者是不恰当的评价,从而先入为主的对这个人贴上一些与事实相违背的标签,这是不利于你们关系进一步发展的。
特别是在职场中,有的人总是喜欢私底下议论别人,去谈论某人的一些事情,如果你全部都相信了,便容易对那个人产生一些不恰当的看法,从而不愿意去接触那个人,这对你的职业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然而在生活中,人们喜欢在私底下议论他人,为他人贴上标签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这种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一些心理学原理。
信息加工
心理学的认知加工领域指出,人类大脑在加工外界信息的时候,由于对信息的接收、加工能力有限的,因此会对外界的一些信息进行筛选,将对别人的观察、了解,归纳总结成简短的评价,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个人的印象。
毕竟,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人,如果将与每一个人有关的信息都充分的接受在头脑中,便会造成认知负荷,因此,这种"贴标签化"的对他人的认识方式,是我们大脑在面对大量信息时,走"捷径"的最佳选择。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别人嘴里得到的对某个人的描述是不全面的。
投射性
另一方面,不要从别人的嘴里去认识他人,不仅是因为从别人那里获取的信息不全面、不可靠,还因为别人的描述极具主观性,其中夹杂着他自己大量的个人感受,因此具有极强烈的误导性。
早在精神分析学派中,就提到了我们自身对他人的看法具有投射性。具体而言,当我们对某个人产生看法和评价时,很可能是把自己的内心中的东西带入到了别人身上,并不是客观真实的。
比如,当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难以信任他人的人时,就会在日常相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觉得别人也是这样的人,并且会通过一些片面的事情,去证明自己这样的判断。
因此,由于投射现象的存在,即便是对于同一个个体的评价,在不同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其中夹杂了他们自己主观臆断的成分。
所以,要想真正的认识一个人,还是要通过自身切实与这个人相处,在生活互动与互相交流中去了解这个人,而不是听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精神分析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