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服用精神类药物后反应迟钝

文 / 精准医疗
2019-04-28 17:23

看门诊的时候,诊室里进来了一对母子。母亲显得很焦虑,坐立不安,儿子却显得有些呆板,一直低着头搓自己的衣角。

母亲问我:“医生,你看看我儿子,读书时挺聪明的,自从得了精神分裂症吃了药以后,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每天只愿意待在家里,不与人来往。平常时话要讲好几遍他才有反应,和我们交流的时间越来越短,我们都感觉他变傻了,是不是药物引起的?”

作为一名精神外科医生来说,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病人,像这种问题经常被问到。我在脑海里认真的思考了一番,总结语言给出了以下答案。

精神病患者经历药物治疗后,为什么会显得反应迟钝呢?这 和疾病本身、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治疗的进程有关。

1

与疾病的阴性有关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以用“阳性”和“阴性”来区别。在临床上,幻觉、妄想、冲动等表现称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指的是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情感反应、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

不难看出,上述患者患者属于阴性症状,存在着社交障碍,少言少语,所以会给人呆板的感觉。

2

药物的药理作用存在影响

不管什么牌子,是药三分毒。抗精神病药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达到治疗的目的。长期服用药物,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面容呆板等。

表面上的呆板,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变傻,有可能是药物的药理作用造成的影响。

3

和治疗的进程有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脑病,这种病往往会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比如记忆力下降、思维逻辑混乱、不认为自身有病等情况。

在接受药物治疗以后,随着治疗的进程,阳性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而认知功能的损害会残留。如果患者的阴性症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认知功能会遭到损害,给人以“变笨”的感觉。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神经内外科一病区的病房里,住着许多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拒绝服用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刚入院时呆板、接触时恐惧畏缩,在接受脑立体微创手术后基本上能与家人正常的沟通。

每天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恢复情况,看到家属们洋溢着笑容,与同室病友分享治疗前的心酸和术后的喜悦,我不禁为自己身为一名精神外科医生而自豪。

随着医学影响技术的发展,精神疾病不再局限于药物治疗。DTI、MRI及CT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难治性精神疾病微创手术靶点定位上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将精准数据融入手术计划系统中,大大的缩减了调控靶点误差,能够得到更好的疗效,降低了复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