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近日,沈阳市安宁医院走进浑南区深井子邮政支局开展线下健康大讲堂活动。邀请院医务科长文丽兰为当地居民带来《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文医生介绍,李大娘是一位退休老干部,近期现出无明显诱因的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情即将发生,长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的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感到恐惧,伴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如头痛,入睡困难,容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手抖,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压迫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烧灼感,便秘或者腹泻,尿频等。通过这一病例文医生提醒大家要多关心、关注老年期的心理健康。
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1.人生发展走向完成的一个自然阶段。
2.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阶段之一。
3.存在一些心身功能的阶段特点。功能的保持和削弱同时存在。
4.心身功能特征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5.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功能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6. 存在许多错误需要改正。
老年期心理变化观1.丧失观(传统的观点)
成年以前是机能的不断完善、强大和完善,老年期是功能消失阶段。消失包括:机体健康、心理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丧失观的依据:生物体发展的自然法则;心理活动随机体发展而发展,随机体功能衰退而衰退;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时间是衰退的。
2.毕生发展观—巴尔特斯(德国心理学家)
内容: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同心理机能发展形态和速度有差异(感知早、逻辑推理晚)心理发展随时包含了获得与消退两部分。
3.如何认识这两种观点?
"丧失观"描述老年期心理变化倾向该阶段心理变化基本特征的反映肯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忽略了该阶段的连续性、发展性和积极性。
"发展观"强调发展的连续性和终身性,心理变化具有积极因素,可以延缓衰老。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1.感知觉变化
发展最早,衰退最早; 表现为阈值升高;视觉、听觉最明显,其次为味觉和痛觉。视觉的退化:晶状体弹性降低—调节下降—视力降低。常见病因:白内障、黄斑病和青光眼等。听力下降;50岁开始味觉、嗅觉和触觉逐渐迟钝。50岁—味觉刺激阈值增大、多样性减少;60岁—嗅觉开始减退。
2.记忆的老年变化
总体趋势是下降;变化因记忆过程和个体因素的不同而不同;50岁开始明显减退,80迅速减退;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下降;编码方面—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提取方面—再认比回忆下降要慢(抑制现象) 。
发生机制:记忆加工速度变慢—记忆下降根本原因。(CNS机能老化)工作记忆容量变小是根本原因。
3.思维的老年变化
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变化个体差异大;自我中心回归; 智慧、洞察力强。
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1.退休前后的变化分为4期:
期待期:个体间有差异。
退休期:短暂的1-2天,轻松舒畅/郁闷苦恼。
适应期:紧张、压力的消失,新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适应-退休综合征。
稳定期:适应后的自我认可和满足状态(1年) 。
2.老年人的社会适应(Neugarten,USA)
⑴整合良好型:正视新生活,生活满意度高,良好认知和自我评。
A.重组型:继续广泛参与各种活动;
B.中心型:选择地参加适合的社会活动;
C.离退型:人格整合良好,生活满意,活动低水平,满足于逍遥自在。
⑵防御型:刻意追求目标,否认衰老。
A.坚持型:活到老,干到老。
B.收缩型:致力于饮食保养和身体锻炼。
⑶被动依赖型:
A.寻求外援型:强烈地依赖帮助和体恤。
B.冷漠型:缺乏互动,对一切毫无兴趣。
⑷整合不良型:有心理障碍,需要照顾。
3.人际关系变化
夫妻关系:伙伴关系、冲突较少,彼此相依、需要更多;满意度高;性依然存在,但不是主要。
与子女的关系:与子女的沟通有利于增进老人的快乐;但与接触时间的长短无关。
与朋友的关系:朋友愈来愈少、朋友的快乐超过与子女的快乐。
4.人格的变化,稳定与变化共存
不安全感:健康-疾病-死亡;经济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障。
孤独感:普遍性—权势崇拜失落、群体失落/信息、 匮乏、家庭中的失落等。
适应性差:缺乏主动、学习困难、应变性差、行为刻板、谨慎、稳妥、缓慢、趋于保守、注重经验、乐于回忆。
主动—被动 外部—内部
死亡:自然的结局,坦然地面对,自我调整。
死亡5阶段(伯勒-罗丝):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活动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一位王大爷说,今后他要多与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尽量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过的丰富多彩。
【供稿专家】
文丽兰 沈阳市安宁医院医务科科长,从事精神临床专业工作30余年。主攻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等多种精神科疾病。擅长心理咨询、沟通技巧、焦虑与抑郁症、睡眠障碍,特别针对考前综合症、青少年沟通,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供稿单位:沈阳市安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