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像这样鼓励孩子了,只会适得其反!
作为家长,我们要去尊重孩子的努力。
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女儿数学不是特别好。当孩子被这个数学题卡住的时候,她就特别想去鼓励孩子。于是她就跟孩子说:哎呀,闺女这道题很简单的,加油,你一定能做出来!
我说你这样的鼓励有效吗?他说没什么效果,我说是应该没什么效果,因为其实你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她就很奇怪,说:我是出于好心,想去鼓励她,怎么会给她很大的压力呢?我对她说:你试着想一想,假如你并不太擅长Excel处理数据,但现在呢,工作上需要你去处理很大量的数据,而且还会用到复杂的函数功能,这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再想象一下,如果这时候,你有一个同事很擅长Excel数据处理,他走到你跟前,跟你说ExceL超简单,你没问题的,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那我们以同理心推到孩子身上,当你跟孩子说问题很简单的时候,其实她是有压力的。因为她会想,这道题原来这么简单,其实我应该做出来,做不出来,那说明我很笨。就算她做出来了,也没有成就感,因为这是道简单题,大家都应该能够做出来的。这个就剥夺了孩子去克服困难的一种成就感。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承认任务的难度
比如:这个分数加法可不简单,要找到公分,确实挺难;这道题能想到解题思路就不容易呢;这么长的单词,要想正确的背下来,要花心思了。
如果你能跟孩子这样说话,孩子首先就感觉到我的爸爸妈妈太理解我了,他们能够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反而会有尝试一下的勇气。当她做出来的时候,也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鼓励和夸奖要具体化
尊重孩子的努力,除了要去认可任务的难度,还有一点,就是要去看到孩子的进步和亮点,及时指出来告诉孩子。这种鼓励,要比较具体,而不要宽泛。比如:好棒呀、真了不起。这种也是夸奖,比批评好。但是呢,没有达到那么强的一个鼓励作用。
我这样鼓励儿子
我给大家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我的大儿子呢,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在公众面前发言,以前我们跟他说,你给我们讲个故事,他总说不要,不想讲故事。直到一年级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听到他讲故事。
那天他放学回来跟我说,妈妈,老师今天布置的语文作业,是给家长讲故事。就是语文书上那个《老鼠嫁女儿》的故事。一张图,让孩子描述出来。
他就去讲这个故事。说实话呢,挺超出我的预期。这是我第一次听他讲故事,讲得真不错。讲完之后,我就跟他说,我说我真的很喜欢你刚才讲得故事,我听得时候可认真了。
我说我特别喜欢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这个鼠王觉得自己的女儿超好,谁都配不上她。这个也不合适,那个也不合适,我就很好奇,到底他想把女儿嫁给谁。这个问题,吸引着我一直往下听。第二个部分,就是你的语言很流畅,很少用“这个”、“那个”、“然后”这样的词,听下来一气呵成,耳朵很舒服。第三个呢,就是我注意到你用了一些优美的词汇。比如说,你讲到婚礼的时候,用到了“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这些词,听上去增加了故事的美感。
当我说完这些话,他愣了几秒钟,对我说了一句: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
通过这个事例,就能看出来,虽然我没有说“你真棒”、“你真好”、“你真了不起”,但是孩子从你刚才这种反馈中,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妈妈是真的欣赏我,妈妈真的觉得我讲得好。
所以呢,我们对孩子的鼓励赞扬,需要具体化,这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也会让他明白,我哪些地方做得好,我下次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避免代劳和包办
尊重孩子的努力,很忌讳的就是代劳和包办。学校经常会布置孩子做小报这样一个作业。有些孩子,他美术不太擅长。画得不是很美观,家长就会包办。有的家长甚至说自己要学习美术、排版,就是为了帮助孩子做出漂亮的小报。
可是当你全程代劳,参与其中,告诉孩子:“这个地方要这样规划”、“这个地方应该画成这样子”、“算了,还是我来帮你画吧”……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其实你传递给了孩子这样的信息,就是你做这个真的不行,没有帮助,你做不好。这样就会让孩子感觉到我自己确实不行,就是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我的儿子画画真的是挺差的,但是制作小报,每次我都让他自己去完成。因为绘画只是小报中的一个元素,如果绘画不好,也许他排版设计的很好,就算设计的不好,他也可以收集信息收集的很好,就算收集信息收集的不好,他也许字写得不错,总是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的。我们不需要一个美轮美奂的小报,我们需要的是,孩子自己去完成这样一份作业,并且在一次次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完成任务的信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添加微信:18118259860,咨询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由U12家庭教育特约讲师付琴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