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做家庭教育指导师
文|花姐姐
最近在一次聚会上,当我介绍完说我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时候,大家很好奇的问我,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什么?
因为除了我,其它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职业。
对于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业,目前是没有权威的定义的。
为了更清晰的介绍自己,我是这样来向大家解释家庭教育指导师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父母的成长也需要有人耐心的陪伴,家庭教育指导师就是耐心陪伴父母成长的。
而我为什么要成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呢?
以前,是直觉,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有很多的育儿困惑,但是一直找不到答案,我相信,学习家庭教育能帮助我找到答案。
然而,这次聚会,我找到了我做这件事情的价值感,就是让父母尊重孩子的天性,让父母放手,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为什么?
因为在这次聚会上,有五分之四的小伙伴讲到现在的社会很混沌,看似机会很多,也在坚持学习,但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所以,越学越迷茫,越学越焦虑。
迷茫,焦虑似乎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贴”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担心中年危机“,引发了近2万人的关注以及300万次的浏览。
在答题中,大量三十岁不到,走出校门不过三五年的年轻人开始担心中年危机,甚至提前来临。
在答案题,大家焦虑的地方无外乎下面几种:
行业差异越来越大,高薪形态过于集中;
除了985,211名校,其它学校都是坑;
除了金融和IT行业,其它行业都看衰,(2018年,金融行业也在走衰);
工作不咸不淡,辞职不敢,转型怕晚;
前一个风口还没过,后面的风口就已经追上了;
即便行为稳定、个人努力、升职有道,但是在房价面前依然很捉襟见肘;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子女教育,父母养老,达到体面生活的状态,对大部分人来说几乎不可能;
........
所以,现代的社会是混沌的,多变的,任何人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怎么办,如何才能在这样的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呢?
答案是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从心出发,专注做自己。
可是问题又来了,如何专注做,如何从心出发呢?
两个字,需求,看见自己的需求。
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谈情绪管理、谈沟通、谈生活管理、谈时间管理最终都会指向一个问题,你的需求是什么,做这件事情能满足你什么样的需求?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并且能够认可自己,问题便有了解决方案。
比如,有些妈妈即想多拿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又想让自己的事业更好一些,因此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如焦虑、内疚。
那如何解决呢?
答案是跟着自己的需求走,当下,哪种需求对你更重要一些,你就去做这件事情就好了,如果做个好妈妈能满足你此刻的需求,那你就多腾出点时间陪孩子,如果做个职场达人能满足你此刻的需求,那你就多把注意力放在职场上就好了。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文采曾说过:
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尤其是时间 、金钱,完全是选择问题。当你内疚足够大,你自然会减少工作量、减少应酬。当内疚并没有让你做出改变时,至少可以说,内疚没有你内心的某些需要重要。不管妈妈们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但是,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人一方面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知道自己需求是什么,但是却不敢去追求,从而蹉跎一生。
而我们回头看孩子,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饿就哭,高兴就笑,安全感不足就要妈妈陪。
可是为什么越长大,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呢?
答案就藏在家庭教育当中。
当孩子想要满足需求的时候,家长不认可孩子,不仅如此,还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例如,孩子吃饱了,而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吃饱,要求孩子必须再吃一点;孩子不冷,而家长认为孩子冷,要求孩子必须再穿一件衣服;孩子想要学跆拳道,而家长认为学钢琴才有用,要求孩子必须学钢琴;孩子想要当个摄影师,而家长认为当个摄影师没有前途,要求孩子考公务员。
总之,就是不认可孩子,孩子的想法就是不正确的,一定要让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胳膊拧不过大腿,孩子照着家长的话做了,家长开心,孩子却迷失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当一个孩子的需求不被认可,最后,很有可能他就不认可自己这个人。
例如,很多妈妈想要做个职场达人,但是周围的人会告诉他,你再工作,孩子可能就不认识你了,于是这个妈妈就开始迷茫了,到底是要跟着自己感觉走,还是屈服于外力回家当个全职妈妈呢?
而事实上,不管哪种选择,这个妈妈都不会过得太好,因为她的内心是分裂的,当她想要继续在职场打拼,旁边有个声音跟她说,你再不回去,孩子就不认识你了;当她回到家里,头脑里迸出的想法是,我做了全职妈妈,我的事业就完了,我该怎么办?
这样她就无法专注于当下,最后,孩子没带好,工作也没做好。
而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她没有看见自己真实的需求。
是什么影响她没有看见真实的需求呢?
答案是社会价值观,因为社会价值观会告诉妈妈,有了孩子,你要以孩子为主,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不一定吧。
谁说做个职场达人就不是好妈妈了呢?
脱不花,罗辑思维CEO,在创办罗辑思维这几年里,她还生了两孩子,当别人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说:
当我的家庭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回家,当公司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回公司。
对,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因为工作而不能照顾家庭而心生内疚到你无法好好工作,那就回家照顾孩子,如果没有内疚到非辞职不可,那就好好工作,如果你因此而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很大原因就是你没有看见真实的需求。
所以,尊重自己,从心出发,是我想传递给家长们的人生态度。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家长切记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因为你今天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孩子听了,那么,等孩子长大之后,需要自己做决策的时候,那么孩子可能就会迫于社会普世价观而做出违背自己初心的决策,如果那样,孩子一定不会快乐,而一个不快乐的人,他是不会幸福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做一名家长教育指导师的原因,我希望和家长一起找到让孩子幸福秘密。
龙芳:家庭教育指导师,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成长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陪伴,希望我的分享能陪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