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谁把快乐弄丢了?——科学看待老年抑郁症

文 / BTV我是大医生
2019-04-19 22:17

说到抑郁,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压力大的中青年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养家重担,在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养老等多重压力下求生。和这些突出的焦虑群体相比,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则常常被忽视,甚至出现一些症状时,不被子女理解。

廖婶今年64岁,往日精神不错、爱锻炼、爱串门聊家常。但近4个月来,她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平时不爱运动了,而且动作缓慢,就连常做的家务劳动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还变得不爱说话了。每次她都以简短低弱的话答复家人的问话,老是说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面部表情也开始变少,有时双眼呆呆的,对身边发生的事常常无动于衷。

只有在提及她故去的老伴时,她才眼含泪花,说许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想不起怎么做,头脑一片空白。

家人以为她得了老年痴呆,带她到医院看了几次,却诊断不出什么毛病。后来才发现,她得的不是老年痴呆,而是老年抑郁症,由于思维、行为阻滞,运动缺乏和缓慢,躯体及肢体活动减少,其抑郁症状容易被躯体症状所掩盖,容易被误诊。

所以了解老年期抑郁症病因及发病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防范于未然。

什么因素比较容易引发

老年期抑郁症呢?

1

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生理“老化”包括:大脑会发生退行性变,学习及工作能力、思考能力减退,使得兴趣变得狭窄,主动性下降;性情变得固执,不愿意改变现状;行动开始变得缓慢等因素以致老年人逐渐对社会的各种要求感到不适应,因此生理因素常成为老年性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2

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身体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能力日趋下降,再加上可能遭受的各种突发事件,比如配偶亡故、子女分居、社会地位改变、经济困顿和疾病缠身等,也会加重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无用感和无助感,成为心情沮丧和抑郁的诱因。

如何识别老年抑郁?

在老年期首次发病的抑郁患者,大多起病缓慢,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可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

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

1

严重失眠

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或入睡后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2

无名疼痛

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

3

便秘

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可能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会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4

心血管异常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小贴士

如果发生以上任何一种情况超过2周,

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因为你可能被抑郁症“盯上”了!

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中标吗?

推荐测试

抑郁的黑狗咬住你了吗?

通过测试,你可以

全方位了解你的心理健康水平,

了解你的抑郁情况。

从心开始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

掌控自己的行为,

调节自己的情绪

1

药物治疗

在咨询精神科医生后,根据医嘱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避免促发因素,配合心理治疗,比如使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和行为疗法、音乐疗法等,帮助老人正确评价自己的人生,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纠正对自身的消极评价,防止自卑心理。

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措施应当是综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药物的共同作用,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

按时作息,规律生活

老年生活要具有规律性,按时作息和进餐,安排好运动和娱乐时间,避免整天呆在家中将自己“封闭”起来。调节心态,使生活充满情趣,既能增强治病信心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自信,量力而行,适当降低生活的目标,扬长避短,争取达到现实的目标,以增强自信。

3

多参加社会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

鼓励并帮助老人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娱乐活动,利用社会支持力量改善人际关系,让老人体会到自身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走出抑郁心境。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