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985的研究生,二本的原生学历,同样摆脱不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教育部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报名考研人数在240万人左右,而2019年,这一数据达到了285万,并且,后期考研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录取率如何呢?2018年,录取人数大约在65万人。
在大学生遍地走的今天,考上大学已经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令人兴奋了,学历的门槛处处限制着本科毕业生们,很多人由于害怕“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发生,于是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
其中,有的学生本科是二本学校,最后,历尽千辛万苦考上了985大学的研究生,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摆脱不了自己二本的原生学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李,来自河南的一所二本院校,梦想是考上名校的研究生,2017年,他成功考上北大,攻读研究生。
结果,几年后,李在微博上,对自己的研究生经历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是我人生中最后悔的决定。
原来,读书期间,无论是土著学生还是老师,骨子里看不起他们,来自二本院校的身份成为了他们身上烙印,无论是同学群还是实验群,他们这类人都是被孤立的。
以至于后来,李根本不敢说自己是北大学生,因为他根本没有归属感。毕业后的一次面试,面试官询问他的本科学历,那一刻,他的心理防线被彻底攻破了。
越努力越焦虑
另一方面,也和个体自身的焦虑心理有关,网络的便利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而更大的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和他人的差距。一个二本学校的学生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必定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考上了985名校之后呢?
你身边的人可能只是因为原生学历比你高,因此基础比你更好。于是,你拼命地想要缩小你们之间的差距,可是,这样的努力过程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
再落到每个人身上,越努力、越焦虑,归根结底有两个直接原因。
1、越努力越焦虑的人,起初的动机就是焦虑
他们害怕自己做不好事情,害怕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害怕会被别人看不起,而产生了焦虑情绪,一直努力变好是想缓解自己的焦虑,尽力去换取别人的认同。
2、不注重过程
我们去做一件事情当然是奔着好结果去的,可是“焦虑努力者”和普通人有一点不同的认知,那就是他们做事的目的过于注重结果,他们经常忽视努力的过程,而为了某个结果,某个目的去投注全部的心力。考研只是一个目的,所以,完成了这个目的后又会出现许多新的目的。
焦虑有时候能促进人的进步,可是过多的焦虑会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考研,很多人都饱受焦虑困扰,没有想到好不容易考上了还是会焦虑,因为焦虑的根源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你的内心,你害怕得不到认同,而现实情况的确如此。
考研=逆袭?
因为原生学历不高,而在内心感到自卑的人,无形中也给自己抹上了一层阴影。考研成功就是逆袭了吗?其实,这是心理资源匮乏的表现。
考研成功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用优越感来解决自卑恰恰是放大了自卑,你并没有真正地去解决它,最终,我们要学会去承认自卑。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我们固有的认知可能是,我跟某个很优秀的人一对比,我很失败,又或者是,我们经常会幻想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一个高不可及的目标来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挫败。
就是因为这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导致了这种自卑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考研成功并不代表就高人一等,同样的,二本学历也不能否定你的全部。
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快乐。成功不是我们唯一追逐的目标,内心的平静与幸福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
这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只要你有才华有能力,出身低也不会是限制你的牢笼,唯一能限制我们的其实是自己的心魔,不如放下过去,活在当下。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