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却变自卑了?别急,变自信只需要三步!
同事说,她儿子上初中了,却变得自卑起来了。儿子小学时期还很自信,参加活动非常积极。现在呢,文艺活动时,让他表演个节目,他总害怕表演不好,虽然他歌唱得特别好,但是他没有自信,不敢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唱。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都有遇到过。
很多父母因此而着急,其实不用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如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孩子也不例外,只是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不懂事,很多时候自然也不懂自卑,比如,小朋友不会因为谁会唱歌,自己不会唱就显得特别自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懂事,有了分辨能力,他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很多孩子就会变得自卑。
一般来说,孩子要变得自信,父母应该多鼓励,多赞美,多认同。其实这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他自己调整,因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像童年时期的孩子,父母一句称赞的话就能让孩子开心,对待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多半还是靠他自己改变。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让孩子学会自信思考!杰出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句话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思想可以创造我们的生活。就如另一位伟人所说:“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要让孩子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一个自信思考的人,我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自信思考。”
同时,父母也要多告诉孩子,他是一个自信的人。
让孩子在平时思考问题或说话时,多用肯定的陈述来表达,比如“我一定能”、“我肯定是”、“我行”、“我很好”和“我会做”等语言来表达。
慢慢地,孩子就有了自信思考的习惯。
让孩子想象自己已经成为了优秀的学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些篮球水平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
第一组:20天,要求学生们每天练习投篮,每天记录当天的成绩,但对每天的练习没有任何要求,让他们自由发挥;
第二组:同样20天的时间,要求学生们每天花20分钟的时间想象自己在投篮,投篮不中时,要求他们在想象中对此做出相应的纠正;
第三组:还是20天的时间,只记录他们第一天投篮和最后一天投篮的成绩,但在其余时间不再作任何要求。
最后的结果是,第一组进球率增加24%,第二组选球率增加26%,第三组基本没有改变。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其实是潜意识起到了作用。潜意识就是一个巨大的思考、记忆和想法的仓库。它负责聆听、观看和吸取你的经验,然后它充当一种数据库,让我们不断地从中得到引导和支持。
所以,孩子想要变得自信,也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已经自信了从而变得自信。因为一旦孩子的潜意识接受了“我是自信的人”这一想法后,它就会使他的思考、感觉和行为一致,使他真的变得自信。
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找一个自己佩服并想模仿的人。例如,身边最受欢迎的人、班上的学霸等,然后详细地了解他们。想一想他们身上哪些品质是自己拥有的?哪些是自己所缺乏的?
让孩子经常把自己想象成就是他们,模仿他们。
又或者让孩子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想象自己成为了想要成为的样子。比如你拿到了优秀学生奖,想象你面对老师同学们,享受着热烈的掌声。
每天花几分钟想象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自己在自信地思考和做事。坚持想象下去,就会真正变得自信。
自信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状态,只要加以练习和耐心,孩子就能变得像想象中那么自信。
找到孩子的优势,让他变得自信!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年轻时穷困潦倒,急需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为了生活,他来到巴黎,希望父亲的朋友能够帮忙为自己找一份工作。
父亲的朋友问他都会做些什么,结果大仲马非常不自信,说自己什么都不会。
父亲的朋友也实在想不出应该如何帮他,就让他把住址写下来,方便以后好联系。
大仲马写完住址后,父亲的朋友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叫起来:“你的字写得很好啊!这就是你的优势!你应该做一份与写字有关的事情。”
大仲马大受鼓舞,顿时信心满满,心想我既然能把字写好,那我就应该可以把文章写好。就这样,他开始尝试写小说。数年后,他终于写出多部享誉全球的优秀作品,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
找到孩子的优势,他的天赋和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就很容易在这一方面取得好的成绩,他也会因此变得更自信。
父母可以找一张纸,写下他所有好的地方,他最喜欢自己哪一点。比如,他很乐于助人,很有礼貌等等,写得越多越好。
然后让孩子想一想最喜欢什么时候的自己,比如,有的孩子很喜欢唱歌时的自己,有的孩子喜欢演讲时的自己。
对于每一项优势,父母和孩子都要认真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它。
最后,让孩子把自己的优势坚持下去,他在这一方面就容易做得很好,自然就会自信起来。
自信,将会是孩子一生最坚实的铠甲。父母要努力让孩子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