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有能力计较亲人之间的得失,是内心成熟的表现

文 / 第一心理
2019-04-07 22:1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并承载着人们最初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是最不能讲理的地方,亲人之间不需要拎的那么清楚。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现实情况的打击,很多传统观点受到了挑战,人们逐渐开始计较亲人间的得失,有的人在计较后会产生一种愧疚感,有的人则觉得计较亲人之间的得失,是薄情寡义的表现。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有能力去计较亲人间的得失,是内心成熟的表现。

价值成本核算

纵然亲人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但是,分开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个体感会越来越强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和物质会越来越对立。

而人类向来都是天生的心理成本核算大师,不论是考虑成本收益,还是进行风险评估,都会将自我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人类至今都保留着最原始、最永久的一个性情——婴儿万能性,这个性情的特质就是将自己放在首位,自己的价值和成本是最高的。

发展心理学观点认为,只有当我们足够成熟的时候,才会有能力和意识进行此项核算,并且,在运用婴儿万能性的过程中,我们会多了一层认知和理智。由此看来,价值成本核算是注重和关注自我价值的前提,有了价值核算才会计较得失。同样的道理,家人、亲人间的关系和得失也包含其中。

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通常出现在人际关系中,也经常出现在心理家庭治疗中。比如,家庭中,亲子的不健康的依恋关系的纠正、家庭共依性方面。它是指一个生物体到别的生物体或者是其他群体的亲密、容纳,抑或是不能相处的一种自体主观感觉的程度。

我们都说了,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是亲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这不仅仅拥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还是因为亲人之间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渐渐的失去了和模糊这种心理方面的距离感,达成一种不分你我的状态和关系。

一个人在年纪小的时候,拥有模糊的心理距离和关系是正常的,这是因为他需要家庭和父母的全方面的供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人格崛起以及有了独立的谋生能力,也就会渐渐脱离旧的依附关系,即使不能完全脱离和改变这种心理模式,却也会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与亲人间的心理距离。

能够拉开与亲人的心理距离,其实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客观来说,过近的心理距离会让人有一种束缚感,以至于在自己遇到挫折和问题的时候,会将自我的愧疚转嫁到亲人身上。

而有的人,因为与亲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过近,导致充满负担,甚至成为别人向他索取的理由,其实,这个时候,计较亲人间的得失,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综上两点,有能力计较亲人之间的得失,不是薄情,而是内心成熟的表现。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