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吗?---契可尼效应

文 / 漆微心理
2019-04-06 12:05

在心理学中,有个十分神奇的效应名叫“契可尼效应”,虽然这种效应在实验中被发现时并不是用来阐述爱情的,但我们现在提到他往往会将它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揭开“契可尼效应”神奇的面纱,了解其发现发展的过程。

心理学:“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吗?---契可尼效应

契可尼效应又被称作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的一种有关于记忆效应的心理现象。

实验的基本内容如下:首先她召集参与者让他们进行22件简单的工作,比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歌,或者从55倒数到17,再比如把一些形状颜色各异的珠子按一定的规律穿起来。

她事先计算过完成这每件工作的时间基本相等,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在参与者做这些工作任务时,随机要求他们做完其中一半的工作,另一半的工作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研究者的阻止。

心理学:“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吗?---契可尼效应

在实验结束后,在事先不告诉参与者的情况下,突然立刻让他们回忆做了22件什么样的工作任务。结果是参与者们未完成的工作的平均回忆率为68%,而完成的工作的平均回忆率仅仅为43%。

所以蔡格尼克得出了结论,在上述规定的条件下,未完成工作的记忆比已完成的工作的记忆保持的时间更久更好。后来演变成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那些尚未处理完成的事情比那些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持久。

心理学:“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吗?---契可尼效应

所以人们常常用这种效应来解释为什么得不到的人和没有结果的初恋如此让人难忘,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客观上有多么的好、多么的让我们难忘,而是因为他在我们心中是未完成的事情。

对于未完成的事情我们会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效应,所以在我们心中才会对他们的记忆深刻,如同那句话: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但其实不然,得不到的是我们自已错误以为的最好的。

心理学:“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吗?---契可尼效应

契可尼效应不仅仅可以解释爱情,也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常常有的那些“小纠结”。

比如在学习工作中一直未完成的难题:记得上学的时候买的习题册都会附加答案,每次老师都会提醒一下,千万不要一遇到不会的题就翻答案,一定要仔细思考一下实在是想不出来也要等一个小节的题目做完后再看答案。

当时不明白是因为什么,只知道似乎按照老师的方法下次再遇到相似的题目的做对率就高很多,现在我们用契可尼效应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对于未完成的题目记忆会更加深刻。

心理学:“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吗?---契可尼效应

所以,契可尼效应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深印象的方法论,当我们想更加深刻的记住某件事情时,我们可以将它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同样在了解了这个效应后,我们对一些事情也可以尝试着去释怀,就比如那些得不到的人,我们未必对他们有多么不舍与眷恋,这可能是我们的记忆系统在作祟,所以,就让那些过去未完成的事情、没有成功牵手的人成为过去吧,珍惜那些陪在我们身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