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在活着的基础上领悟的生命真谛

文 / 心理学充电时间
2019-04-05 10:07

又到一年清明时,对于清明来说,不但是自然节气点,也是我国传统的扫墓祭祖、缅怀先烈的节日。在这个时间谈一下生命的话题,应该是比较应景的。对于生命这个话题太大,只能试着去谈一下,用以缅怀逝去的祖先。

对于生命最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活着。只要是有生命就是活着的,而不是死亡的,不管是一棵树、一个细胞,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我们都会认为它是活着的。

这也只是最基本、最简单对生命的理解,但对于我们人来说,生命并不是单单的活着,而是在活着的基础上去生活。对于生活这个词,可以说是在活着的基础上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把“活着”变成“生活”,是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生命,需要对生命有一个深度的思考。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思考过“生命”这一话题,说实话,我也不清楚怎么去思考生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对“死亡”的思考来去感受生命。

生活,就是在活着的基础上领悟的生命真谛

死亡与生命的关系:

在平时状态下,人们很难把生命和死亡联系到一起,因为这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状态,我们活着就是没有死亡,死亡就不是活着。

其实,看似两个对立的状态,当我们了解一个的时候,就能去感受另一个状态的意义。

如:当我们去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去感慨生命的珍贵,才会去珍惜我们的生命,这就是死亡带给我们的思考。

所以,用讨论死亡的形式去看待生命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对生命的珍惜源自于对死亡的恐惧与害怕,但恐惧与害怕并不是唯一让我们珍惜死亡的原因。

当有一天我们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时候,也是我们对生命意义理解的时候,这个时候面对死亡会是没有恐惧、没有害怕,但却不会轻易地去寻死,而是珍惜生命。

当一个人能够平静的谈论死亡,那么他已经感知到了生命的可贵。

平静的面对死亡需要克服心理上对未知的恐惧,之所以说是未知的恐惧,是因为:我们活着的人,谁都没有体验过死亡,死亡之后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未知的。

而人们对于未知,有一种担心害怕的心理感受,这是基于我们的经验而产生的。如果,我们没有体验过恐惧、害怕,那么我们一定会不恐惧死亡。不过,人们无法不去体验恐惧、害怕,因为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体验恐惧与害怕。

生活,就是在活着的基础上领悟的生命真谛

面对死亡的未知,没有人不恐惧与害怕,那些看似比较平静的人,他们的恐惧与害怕程度比较低,或者说,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让自己接受死亡这一现实,又或者,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感知到了生命的真谛,而不惧死亡。

在医院,很多医生应该都有为患者做过有关死亡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于,让人们去正确看待、理解死亡,当我们降低了对死亡的恐惧与害怕,心理上的痛苦就会减少很多。很多时候,人们面对疾病时,最先垮下来的不是我们的身体各种器官衰竭,而是我们的心理状态。

假如先去掉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这两种情绪之后,如果问,死亡意味着什么?我想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出死亡意味着什么,只是知道,死亡之后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将会消失。

如果按照我们单独的个体而言,死亡意味着自己与这个世界、自己的亲人、朋友再也不会有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在死亡之前,要承受切断与这个世界所有联系的痛苦。就是这个痛苦会让人们感受活着是多么的好,同时也会感慨自己以前的遗憾。

比如:面对自己爱的那个人,当时的自己没有勇敢说出“我爱你”;后悔没有多抽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妻子、孩子、父母;后悔自己当初不听父母的话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去意识到:原来活着是这么美好的一件事,我们才会有意识的去珍惜生命。如果,一个人经历过死亡威胁的人,那么他一定会用心的去过好每一天,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挫折,也会努力的去克服和摆脱。

生活,就是在活着的基础上领悟的生命真谛

死亡可以说是最终极的困难与挫折,有句话说的好:“我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困难和挫折呢”?面对死亡的时候,因为恐惧和害怕,我们想要去活下来,因为活下来就是摆脱了面对死亡时的恐惧和害怕。

但,生活中好像真有那么一些人“不恐惧”死亡,因为这些人是选择主动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对于一些自杀者来说,他们活着感受到的痛苦一定是大于面对死亡时的痛苦,不然是不会去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的。

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自杀这一行为是一种面对问题的逃避行为,可能这一行为结束了自己的痛苦或者让自己获利,但就对个人而言,自杀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那些为社会安定而负重前行的人们的不尊重。

生活,就是在活着的基础上领悟的生命真谛

我们活着就要去生活,我们无法抛开这个社会去独自生活,也无法抛去历史只谈现在,历史有历史的任务,我们现在有我们现在的任务。

历史为我们现在奠定的基础,是无法磨灭的,我们无法把现在好的生活只归结到现在所处的社会,因为很大的功劳在于,为现在社会做出贡献的先辈与为我们现在社会默默负重前行的英雄。

对于生活或者生命意义的理解,每个时代都不同,对于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无法去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革命先辈的信仰与信念,但我们却有我们自己年代的是使命,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负先辈,不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