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身体之间的关系——精神卫生管理02
今天这一章,我们主要讨论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即,为什么身体疾病会引起心理疾病,而心理障碍又会反过来导致身体的病变?并且,我们会简单介绍心理疾病的应对原则——心身共治。我希望你能看到这背后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系统思维。事实上,在医疗、健康、婚姻家庭、亲子关系以及教育等领域,系统思维无处不在。换句话说,在这些领域,不谋全局者,亦不足谋一域。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让你有所启发和收获。
一、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人们往往因为自己生病而导致心理变化,如,沮丧、恐惧、悲观、严重的则会出现焦虑或抑郁等临床心理障碍。最直观的体验,要是我们生病了,自己都能明显感到内心变得脆弱了,敏感了。反过来,心理的障碍也有可能会带来身体的疾病。不过我们不清楚的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具体致病机制如下:
应激——心理变化——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作用于器官——器官发病。
应激,就是指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论好坏。比如说婚变,亲人离去,孩子出生,身体受伤,高考受挫,被公司开除,升职加薪等等。为了说明白这里面的整个过程,我们需要点高中生物课上的基础知识。
学过高中生物的人应该知道,人体内有两种自我调节机制以维持人身体的正常平衡。这两种自我调节机制分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速度非常快,主要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控制。交感神经是正反馈的作用,副交感神经是负反馈作用。体液调节速度很慢,主要是靠激素来调节,也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方式。具体它们是怎么调节我们的身体以应对一系列复杂的生存问题呢?
下面,请你先想象一个场景:春天,你漫步在油菜花遍地的田野里,突然,迎面一条狼狗恶狠狠地向你跑来,一边跑一边叫。在你还没来得及思考的瞬间,神经调节的交感神经启动正反馈,同时副交感神经对身体的控制减弱,这两者都在0.5秒内直接作用于你的心血管系统,使得你心脏的射血量达到正常水平的8倍以上,以匹配你飞速逃跑的手脚和重要的心肺功能。
这就是神经调节的快速应答机制,根本就不用过你脑子。不过这个效应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能持续太久。你发现几分钟后,还没能摆脱恶狗,怎么办?
这时,体液调节系统早被你的交感神经唤起,于是它接管你的身体并延续这一效应。你的身体会分泌出比平时多1000倍以上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会让你像打了鸡血一样。所以,你还可以继续狂跑下去。好在油菜田的主人问讯赶来,你一个机智的转身躲在主人身后,然后,恶狗被主人喝退。
然后故事就结束了?不能结束。因为如果你的身体还是这么亢奋的话,很快你就会崩溃的。所以,怎么让人体慢慢恢复正常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解系统思维的人应该能懂,这需要借助负反馈机制来进行调节。是的,危险消除后,你奔跑停止,此时副交感神经随之启动,它会逐渐让身体血液以及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值。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像焦虑这样的心理障碍也会引起身体疾病的原因了。
你看,所谓焦虑,其背后一定是恐惧。但是,它恐惧的不是具体发生的事情,而是对于没有发生事情的持续的负面想象。这就相当于,人为持续不断地激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打个比方,恶狗还没来,但是你老是害怕和恐惧,没日没夜的恐惧。你就在不断消耗自己的身体,不断打破自身身体的平衡,时间久了,身体自然会被拖垮的。
应激(面对恶狗)——心理变化(恐惧)——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作用于器官(射血量以及激素水平激增)——器官发病(正常应激其实不发病)。这下,再看这样的致病机制是不是更清晰了呢?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身体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甚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人既是物质层面的,也是主观精神层面的。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其实密不可分,这或许是很多人在患病之后,反而对人生有了更深领悟一个原因吧。
二、心身共同管理
需要着重强调一点的是,仅仅有应激,不会让我们得病。关键在于,我们对应激产生了剧烈的心理变化,之后才会引起身体上的病。这样的病,就是心身疾病,也就是心理剧烈变化带来的躯体疾病。
它有三个环节:应激、心理改变、躯体疾病,缺一不可。
明白了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于身体和心理的管理思路也就清楚了。系统问题,系统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心身共治。思路如下:
1、减少不良的刺激【应激】
2、心理疏导【心理调整】
3、药物调理【躯体疾病】
这就叫身体心理一起治,只有这样,效果才会更好。需要提醒两点:
1、人体几乎任何器官都有可能发生心身疾病:
消化系统:胃溃疡、神经性厌食
循环系统:冠心病、高血压
呼吸系统:哮喘
泌尿生殖系统: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性交疼痛。
免疫系统:甲亢、类风湿关节炎。
……
2、很多病人甚至综合性医院的医生,都会低估心身疾病的发病率。而且不是一般的低估。当然,心理问题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来自助。
三、总结:
这一讲,我们聊了有关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身体与心理是一体的,心理变化会反应在身体上,身体病变也会带来心理变化。
不过,我的兴趣不在于知道多少知识,而是在于这背后的系统思维以及面对系统问题的思考和应对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系统问题的一大特点在于,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并不存在明显简单的因果关系。就像应激能改变心理,心理也会影响应激;躯体疾病能影响心理,心理障碍也能导致身体病变。
2、解决系统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其中的反馈链条。比如心身疾病的反馈链条:应激——心理改变——躯体疾病,然后全盘考虑。
对身体如此,对孩子教育、夫妻关系、健康管理等等都需如此。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看不懂它,你会特别吃亏。那些类似“不打针、不吃药”、“轻松搞定”之类的宣传等等,都是在迎合人性,而非尊重现实,解决问题。自然这些领域也都是骗子横行,“大师”辈出的地方。
我们一生的过程都是在不停的应激,因此,如何做好心理自助则是我们必修的一门功课。具体的就涉及到压力管理、焦虑管理以及身体健康管理等。当然,我们更匮乏的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这个世界。这背后的东西就是认知。
看见即疗愈,但这毕竟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别人。真正的了解自己,则是自己对自己最真实的爱,主动权在己。
题图摄影:Alexas_Foto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