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4件事,会让胆小和自卑跟随孩子一辈子,应该怎么破?
后台有位妈妈求助:
我家孩子6岁了,性格比较懒散,每天都赖床,多和他严厉说一句话就哭;陪他写作业,他总是东看看西看看,不能很快适应集中精力;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忍不住发脾气,但我希望他知道,我是担心他有坏习惯长大了耽误自己。
那怎么能让孩子觉得父母理解他们呢?
他的行为经常会受情绪、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家长可以改正自己的说话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这几个问题我相信许多家长或多或少都在育儿过程中“中枪”过。
1. 孩子在写作业,你在干什么?
错误做法:边看电视,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念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2. 家长会上,老师告孩子状,您挨老师批评了,回到家中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有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也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会给你惊喜的哦!
3. 孩子问了个问题,您不会,这是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
结果:从此遇到问题一概而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地对孩子说:“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也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费研究明白不可。
4. 孩子早上怎么叫都不起床,你会怎么办?
错误做法:忍不住开始发火:“你怎么还不起床?要迟到了”顺便打孩子几下,慌乱的找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的说:“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床,肯定要迟到,那就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吃到早饭,并且迟到。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只要你愿意肯定孩子,幸福从来很简单。唯有如此,他才会建立好自尊和自信。这就是幸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