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文 / 小小麻麻的日常
2017-07-05 14:08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这些话,你是否也曾经对孩子说过?

“快写作业去,不然你妈回来又要训你了!”

“你就淘气吧!一会让你爸揍你!”

“乖乖听话,你看妈妈要生气了!”

“别折腾了,你爸可没我这么好说话,小心他打你屁股了!”

在我们的家庭模式中,

好像“严父慈母”和“虎妈猫爸”是最典型的两种。

我们习惯了家中“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

连哄带吓的让孩子“听话”和“懂事”,

而这样的方式,也似乎确实行之有效,

孩子确实更容易“受约束”和“易管教”了。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很多年前看美剧《实习医生格蕾》,

第一次接触到一个词叫“权威恐惧症”,

症状就是对具有管理权力和批评权力的人产生恐惧,

例如领导和长辈。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权威恐惧症”产生的原因,

是年幼时父母太严厉,

使子女对权威产生恐惧感,

长大后将这种恐惧,

迁移到具有权威的领导和长辈身上,从

而形成一种对权威采取回避的应对策略。

我吃多了“权威恐惧”的苦,

因此一点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变成这样。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保护者和引路人,

而不是依靠成人的权威“以大欺小”、“强迫服从”,

将“懂事听话”作为孩子教育的目标。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父母的权威,

不能通过“立规矩”“惩罚”“训斥”等方式建立,

通过这些方式得到的“顺从听话”,

也无法获得孩子真正的信服。

真正的“权威”,

一定是建立在父母、孩子双方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的。

孩子不害怕父母,

但因为信赖父母的爱,钦佩父母的学识能力,

在遇到困难时能获得父母的帮助,

所以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哪怕一时无法理解也不会第一时间反抗。

这样获得的“顺从”,

才是既保护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又完成了引导教育孩子的任务

防止孩子走上歪路。

既要建立权威,

又要不让孩子害怕自己,

这听起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们都难免会摆出过来人的面孔,

说一句“你听我的就对了!”

也难免会不自觉地对着不听话的“熊孩子”大声训斥,

制止他错误的行为。

但教育孩子的过程,

不就是我们不断与本能做斗争的过程吗?

所以,

在你再一次忍不住想要“发飙”的时候,

不妨试试以下几步。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是不是非常必要?

一、跟孩子建立关系,让孩子对你有亲近感。

三五岁时,你可以关心他画里画了什么东西,周末去哪里玩过了,你也可以加入他的游戏,跟他赛跑之类的。

到了六七岁,你可以关心她喜欢的形象,奥特曼或者女王艾莎,白雪公主之类的。

让孩子感到你是安全的,关心他,以此建立和孩子的关系。

二、你的内心非常地有原则,有底线,知道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其实,很多父母没弄清楚什么是“自由”,在孩子一两岁或者三四岁的时候,想吃饭就吃饭,想不吃就不吃,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不出去就不出去。

到了六七岁,又突然要把孩子管得很严,不听话就打,这样孩子当然很不舒服。

真正的“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小孩一两岁的时候,脑子还不是很清楚,你让他决定是什么意思?他根本不知道做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承担不起结果。

所以,“自由”和责任是一体的。他能负多大的责任,就能有多大的自由。

比如,一岁半小孩想吃冰棒,吃完了可能拉肚子,他不一定能把拉肚子和吃冰棒联系起来。而且,他那么小,拉肚子会造成多大的伤害不明确。

所以,大人就不必给他吃冰棒的自由。因为他无法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可是,如果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吃冰棒,我觉得就可以给他这种自由了。吃冰棒之前告诉他,如果拉肚子了,请他自己艾灸肚子。如果他可以负责,就给他自由。

所以,自由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刚开始,孩子只能承担一丁点责任,就给他一丁点自由,慢慢的,孩子能承担的责任多了,自由也越来越多。

两岁孩子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穿鞋,五岁孩子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九岁孩子决定周末全家去哪里郊游,并且准备所需的点心和水等杂物。

现在,我们回到“温和而坚定”,父母内心需要很坚定,孩子可以决定什么,不可以决定什么。

原则和底线内心要清楚。

如果是必须听从父母的事情,比如夜里九点上床睡觉,父母内心就要很坚定了。

九点钟的时候,去跟孩子说要睡觉了。如果孩子有些事还没做完,可以同意延长十分钟。

但是九点十分,父母必须把孩子带到床上,关灯睡觉。不管孩子哭闹还是使劲乱动,都必须让他在床上。可以在他哭闹时搂着他爱抚他,但不能让他去做别的事情。

父母内心要很安静,不要害怕孩子哭闹或挣扎,也不要因为孩子困难发火。坚信自己的原则,轻松些,静静地搂着孩子,也可以在孩子的额头吻一下,但是切记,话不要多,少讲道理。

三、温和而坚定,“坚定”是一定要长期执行的,要形成习惯。

明白了孩子在哪个阶段有多少自由,能承担多少责任。

这时候,父母内心有原则有底线,就要一直坚持这种原则和底线。

孩子可能因为不愿穿厚衣服在地上打滚,也可能因为没冰棒吃哭两三个小时,只要你下了决定,就不管他怎么做,把你的决定坚持下去。

并且,孩子一直哭闹时,你需要爱抚他“宝贝,你还小,妈妈不让你吃冰棒是因为爱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内心始终有原则,孩子也会长成内心有原则,且自制力强的大人。因为他知道,耍赖哭闹都没用,该做的始终要做。

你一年一年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慢慢长大,你始终陪在孩子左右,孩子也知道遇到任何困难,父母始终是港湾。

所以,请温和而坚定地对你的孩子吧!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小小麻麻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