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你的此生挚爱,正好与你性别相同 | 对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咨询

文 / KnowYourself
2019-03-24 01:15

原作:Jeremy Schwartz

编译:知我心理 程快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性少数群体有了更多的认识。研究表明,性少数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异性恋群体。Ta们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会承受许多污名和歧视,这些压力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也会阻碍他们寻求心理帮助。

如今心理咨询服务逐渐普及,大众开始有意识地求助于专业的咨询,越来越多咨询师接触到了性少数群体的来访。在面对这些社会上的少数群体时,咨询师需要注意基本的心态调整,了解这类人群的背景信息,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开放的态度,与来访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由KY推出的“知我心理服务”号在近期的推送中,详细分析了性少数人群在生活和咨询中遇到的难题以及TA们可以得到的帮助:

我们都是用词语来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然而,现有的词汇有时并不能涵盖我们多样化的性别和性取向。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等等,这是目前为止人们找到的一些可用以表达他们性别认知的词汇。

然而,这些词汇也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许多人来说,性取向和性别的概念比这些词中的任何一个所能阐述的意思都要复杂得多。

LGBTQ+人群,并不能都接受到关于性别认同的心理咨询。这很可惜,因为这意味着许多人无法得到他们应得的帮助。更糟糕的是,一些治疗师在遇到这些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患者时,武断地认为他们“有病”。

LGBTQ+人群的负面经历不仅仅是来源于某些缺乏文化包容度的个体治疗师,还有我们的行业内制度——目前我们仍然允许着恐同和恐跨性别者的治疗师从业。同性恋一直到1973年都被列为精神疾病,现在使用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将“性别焦虑”作为一种诊断。

那些LGBTQ+、非二元、双精神、酷儿、泛性恋者,或有其他性别经历和性经验的人,往往会找理解酷儿文化的治疗师,因为这样的治疗师不会将他们的多样性和差异病态化。

与异性恋者一样,同性恋者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有很多。有时LGBTQ+患者来接受治疗的原因是大家可能都会有的,例如想减轻抑郁或焦虑、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或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也有可能他们来接受心理治疗的原因与他们的同性恋经历有关,例如如何在一个恐同和恐跨性别者的社会中生存、如何面对歧视和暴力的威胁、出柜、约会等等。跨性别者可能会寻求针对这种性别转变的支持,包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公开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如何在工作中完成性别身份的转变,以及如何获得针对跨性别者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寻求治疗时,通常比较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拥有开放心态的治疗师,他能理解你的性别认知,不做任何无端的假设。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不适用任何现有标签的人。比方说,你有一个和你性别相同的伴侣,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认为自己是同性恋——也许你是双性恋、泛性恋或酷儿,或者这些词都不能充分描述你的性取向。此外,你可能不同意你的治疗师认为你或你的伴侣是顺性的(认同出生时被分配的性别)。你可能想让别人看到的就是你本身,而不是某一类人。

有时,异性恋正统主义或社会恐同的压力,会让酷儿们希望自己的性取向不是现在这样的。重要的是要知道,旨在改变性取向的治疗是无效的,甚至有破坏性的,而且这种治疗被精神卫生职业中所有德高望重的专家和组织都认为是不道德的。让人欣慰的是,相比以前,现在的治疗师拥有更多恰当的知识和训练,可以与各种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来访者一起工作。

在咨询中想要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阅读治疗师的资料,询问治疗师在治疗酷儿人群方面有什么经验,以此来了解治疗师是否适合你。有一些特征能帮你快速了解到你的治疗师是否有能力和知识去帮助和包容酷儿人群,诸如在表格上的用词、所问的问题,以及是否有开放、谦逊的态度之类的信息。找到一个你可以真正做自己的咨询空间,这是创造你想要的生活和接纳你自己的重要的一步。

原文:

Schwartz,J. (2018). Labeled and Unlabeled Identities: Therapy for Queer Lives. Good Therapy.

我们欢迎更多优秀咨询师、机构和热线加入。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入驻”,获取入驻咨询预约平台的相关信息。

✨编译招募✨

知我心理服务正在开放招募兼职编译人员!

工作内容

1. 把知我心理指定的英文文献直译成中文,文献多与心理咨询相关。

2. 按时完成编译,排版采取轮班制

工作要求

1. 英文阅读无障碍

2. 浅知心理学语言

3. 有时间观念,不拖稿

欢迎小伙伴加入我们,报名请将简历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