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自我成长,谈原生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婚姻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早上早高峰时,我在地铁上遇到一位送孩子上学的妈妈,等车的时候,妈妈在教孩子做自我介绍:“如果老师下次再要你做自我介绍,你就说,我叫Yu De Yuan,如果大家记不住的话,就跟他们说你看到鱼儿游得远就知道我了。”
上地铁后,有人主动给母女俩让座,女儿立马说“妈妈你快来坐这”,妈妈先非常有礼貌地表达了感谢,然后说:“妈妈不坐,你坐吧,快谢谢姐姐,你以后也要这样给别人让座噢。”女儿说:“妈妈坐,你每天上班都那么累了,又还要回家照顾我和爸爸。”女孩说了这句话,妈妈的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众人也是投来钦佩的目光,接着妈妈说:“妈妈不累,有圆圆这句话妈妈就很开心了。”女孩子沉默了一下,然后站起来对妈妈说:“我以后都会对妈妈好的。”这一刹那,作为一个男子汉的我也顿时被这个小女孩的话语暖化了,仿佛从电视剧里面的场景演绎着现实,世界上真的还会有如此温馨的场景。
妈妈摸了摸女孩的头,安抚坐稳后,孩子读出了脑后广告牌上的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并告诉妈妈这句话是让我们不要去浪费粮食,妈妈亲切的说真棒太棒了,并迅速补充了一个小知识点:这句话的“之”就等于“处处闻啼鸟”那个“处”字一个意思。
好动是每个活泼小孩子的天性。
女孩被广告牌的螺丝钉吸引,用自己的指甲盖去扭动,然后高兴骄傲的说:“妈妈,妈妈,你看我的手指可以转动这个螺丝钉呢。”妈妈对此并没有任何指责,反而夸孩子的手指是万能的,并给孩子说“左松右紧”的知识,教孩子辨别顺时针和逆时针哪个方向螺丝钉会更紧和更松。
然后妈妈又顺势跟孩子说,手还有什么其他用处呀。母女俩你一言我一句列举了很多词语,例如吃饭、鞋子、帮爸爸拿东西、给爷爷奶奶洗脚等等。妈妈便在这个时候告诉她“所以呢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手,这样才能牵着妈妈的手,一起做好多自己惊喜的事情。”
期间,妈妈好像不小心踩着了孩子,孩子大声说了句好疼你踩我脚了,妈妈立马给孩子道歉,并且说:“这说明你的神经是很敏感呀。”
孩子立马对“神经”产生了兴趣并要妈妈再次来一遍。妈妈拉起孩子的手,然后依次又一次的加大劲儿,孩子反而一遍又一遍说着不疼不疼还是不疼的欢跳,几次后,妈妈跟孩子说:“要如果真的疼就跟妈妈说,不能因为玩游戏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
然后孩子也就说,其实还真的有点疼了,妈妈微笑着抚摸了孩子,孩子夸赞妈妈今天做的早餐太好吃了,明天想再吃。
“妈妈很开心你能喜欢,但是呢,我们吃东西要均衡,不能因为某种好吃而只顾吃一种。”
“妈妈今天早上做的是披萨、还有面包,超级好吃的是披萨。”
“那你想看这么好吃的披萨是怎么做的吗?”
“想!”
“那想看妈妈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就要早点起床呢?那晚上是不是就要早点睡觉呢?”
“嗯!”
乘坐地铁很短的时间里,母女二人还讲了很多话。妈妈说她看了前一天老师发在群里的照片,在照片中她看到孩子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孩子讲了很多在学校的细节,班上最高的女同学是谁,班上年龄最大的同学是谁。这时我才得知,这个孩子原来还不到四岁半。
在母女俩短短的对话里,孩子的懂事,而这对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尽显其中。
我虽不是为人父母也非学校老师,但对教育我一直存在着肯定的教育观,刚柔并济,仁爱兼施,我不期待未来的孩子能够龙凤呈祥,但是我希望的是孩子能够在父母的身边伴随着良性教育一起成长,学会生存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与人分享学会防人学会真心,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所以我认为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话语中,温柔,善良,陪伴与爱,是这个母亲给我的感觉。而幸福快乐的童年,是孩子身上所体现的,将是以后无比怀念的,也优于他人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在你的互动式中慢慢的成长。为人父母即是充当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知心朋友,任何时候学会沟通学会与人相处都是我们重要的话题。
在这个浮躁且伤感式情感贩卖严重的社会,很多人都想知道婚姻及婚姻的结晶如何去经营,为什么我的婚姻就维持不了长久,其实往往我们向后看就知道,不轻易高看自己也不轻易去贬低自身,不轻易将自己所受的压力与情绪发泄给你的孩子与妻子或丈夫,多一份共同的价值观,多一份责任与宽容,也许当下的中国社会,就不再会有“教”与“育”的分离,离婚率单亲家庭的居高不下,以至于整个社会的人都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奉为神坛。
教育无处不在,最错误的观点就是你把孩子活在自己的影子里,原生质家庭是你离不开的安乐窝,孩子放在学校出了错误都是学校的责任。往往缺失的会去先思考自身的职责。
不是社会环境变了,不是你的再生家庭达不到你的期望了,而是我们的心变得浮躁了,看多了电视剧的背叛,看多了别人的不幸,提高了自身的不安全系数,对自己的要求反而更低了。
我想,我会一辈子都羡慕在爱里长大的家庭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