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小学成绩还好,初中整体滑坡,如何避免伪学习能力?
有一种伪学习能力,你认识吗?
不少的孩子,在小学时候成绩不错,各方面表现也都不错,可是进入初中后,就像一下丢失了这些能力,变得不知所措,学习成绩下滑,也不怎么参加学校的活动,就像变了个人。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孩子有这么多的变化?我们来总结下孩子们的小学时候的现象,就不难发现问题。
小A,女,十二岁,初一,小学时候都是妈妈陪在一边做作业,遇到问题就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都在周末有辅导班,成绩在班级前五。班主任很喜欢这个稍显内向做事认真的孩子,给了不少的荣誉。初中考上了重点学校,班级的同学个个都是小学成绩突出的孩子,小A的优势一下子不明显了,对于初中的功课,妈妈也应付不来了。小A说:“下子这么多的功课,我都不知道该先写哪科作业,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不总是提醒我们要认真听课了,所有有时候也会开小差走神,周末的时候都不一定能按时完成作业,根本没时间报辅导班,功课就一点一点的拉下了。”越说声音越低,慢慢的哽咽了。
小B,女,十二岁,初二。上学早一年,小学成绩不错,“妈妈觉得我学习成绩好她会很有面子,我就努力学习,做不对题我就不睡觉,考不好我就罚我自己不吃饭,就三门功课,我就不信我学不会,每天背书做题,成绩还不错。上了初中之后,一开始还好,因为暑假上了预习班,可是慢慢的,老师不像小学时候的老师那样每天督促着,有时候想找老师问问题,老师也不一定有空,慢慢的,就开始跟同学有了差距。初二差距更大了,所以我不想上学了,我管不了妈妈的面子了,我太辛苦了,”
小C,男,十二岁,初一。妈妈气愤的唠叨着:“大夫,这个孩子怎么就突然变成这个样子了?小学时候他真的很乖,很能体谅我,他爸爸很不是东西,几乎不管我们娘俩的事,是我自己把这孩子拉扯大的,为了他我吃了很多的苦,你说他这样怎么对得起我?”妈妈控诉的时候我观察这个孩子,面部看似没有表情,可是眼神里是不屑和厌恶。跟孩子单独聊的时候,孩子沉默了好久跟我说:“阿姨,我也不想这样,可是我真的学不下去了,为了她我一直忍着,我好好学习,听话,不让她生气。可是她越来越像个疯子了,骂我爸,嫌弃我没能考进重点班,说我对不起她。我既然对不起她了,那就彻底的对不起吧!”
还有好多这样的案例,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于自身的时候,这种动力是不能持久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动力就不足以支持当事人完成任务,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在外力下产生的学习动力支撑下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我们称之为“伪学习能力”。
伪学习能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在家长的约束下,被动注意于一件事情,形成了一种依赖
一旦这种可以依靠的支柱撤除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一下子没有了计划,没有了被安排好的可被动执行的任务,傻眼了。等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再去调整很多时候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的。
——不是我要做,我想做,我愿意做,而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做,被推着就做了,没有外力的推动了也不走了。
二、为了被父母和老师称赞,拼命念书。
努力念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被认同、被接纳!当被认同被接纳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被爱。考一百分被爸爸妈妈夸奖时,考第一名被老师表扬时,觉得被爱、有安全感,所以更加努力达成大人的期望。慢慢的,当大人的期望越来越难达成时,挫败感就会增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做不到,自信心就会降低,自我评价就会越来越不好,自尊受损,越来越难专注于学习,成绩也会下滑。
三、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我要弥补妈妈,我要让妈妈因为我的努力学习而开心。
这种学习的动力是内疚,孩子想要赎罪,于是孩子一味地忍让,一味地压抑,然而,当孩子压抑不住的时候,不想继续忍让的时候,矛盾就激化了,爆发了。这在青春期可以说对孩子几乎有些毁灭性的伤害。孩子可能会成瘾行为,可能会去寻找接纳认可他的群体,总之,他不想再为妈妈赎罪了,“我为什么要这么为难自己,她还不领情!”孩子有力量去抗争了,去为自己争取了,不再那么害怕失去了,于是着急摆脱让人不舒服的感觉了。
四、 生活中的丑小鸭总是比一般孩子更努力用功的学习。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比不上别人,只好不停的努力,要求自己更加的用功,只有自己能有比别人具有优势,没有别人不好超越的地方,才会觉得自己可以有资格跟别人一样轻松的生活。然而,这种努力,这种严苛的自我要求,怎么又能轻松呢?于是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功课的不断增加,应付不来的时候,就会彻底放弃。
所以,当孩子因为获取爱,获得归属感,提升自尊才会去用功学习的时候,那孩子学习的动力一定不是自发的,那这种动力就是不稳定的,随时有因为得不到想要的而失去!
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英国小说家 爱略特
我们帮孩子把那道阴影去掉吧,让孩子具备自发的学习动力,轻松愉快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