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失去另一半死亡风险增高!老年人如何走出丧偶之痛

文 / BTV我是大医生
2019-03-18 21:28

在家庭、社会关系的丧失中,最难忍受的莫过于亲人的丧失,尤其是配偶的丧失。而中老年的丧偶之痛更是雪上加霜,很可能意味着下半生踽踽独行……

不幸丧失亲人的人会出现居丧反应,是一种因亲人亡故而出现的急性应激反应。丧偶者往往精神状态不好,可能会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出现很大改变。生理上会感到头痛、精疲力尽等;心理上变得悲伤、愤怒、内疚、孤独,甚至是绝望等。

而美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一项研究通过对4000对夫妇的跟踪调查,发现在配偶去世之后六个月内,另一方死亡的风险增加了三分之一。

陈伯跟李婶是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陈伯身体不好,平常生活里都非常依赖着李婶。但不幸的是,李婶突然患病先他而去。陈伯常年在生活中养成的对李婶的依赖性,在李婶去世之后马上转化为更为强烈的无助和孤独,到了吃饭时间也不想吃饭,该吃药也没人提醒,睡觉也睡不着。

每每面对李婶的照片,陈伯都自责道:“都怨我,当时如果我能及时注意,她就不会走得这么快了。”悲伤过后,他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感情脆弱,回忆过去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内容,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

小贴士

你的想法消极吗?

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绝望?

你是否感觉前景渺茫?

长期存在消极看法

容易使人出现抑郁表现

老年丧偶应如何调整心态?

1 自我安慰

失去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共同生活的配偶,的确是一件令人心碎、悲伤不已的事情,但这又是无法挽回的事实。要坦然面对,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

每个人都要走向死亡,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自然法则。要冷静地劝慰自己,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多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把孩子培养教育成人,愉快、坚强地生活下去。

2 避免自责心理

有些老年人在老伴去世后,会像陈伯一样责备自己对不起死去的老伴。诸如,以前自己做过一些错事,争吵打骂过,没有满足老伴的某些愿望等等。

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使老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削弱了机体免疫功能,往往会诱发其他躯体疾病以致过早衰老,这也是导致老人对生活失去兴趣的原因。如果想要弥补自己对生前老伴的歉疚,最好的办法不是自责,而是将老伴生前的事业、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完成老伴生前未能实现的愿望。

3 避免睹物思人

俗话说:见物如见人。常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强化思念之情,这对自己正常生活并无好处。因此,应该尽量戒除怀旧诱因,把老伴的遗物收藏起来,尤其是最能引起你痛苦回忆的物品。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的生活中去。

4 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

老伴去世后,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许多原来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已不存在,空虚感和孤独感充满心头。因此要寻求新的、积极的生活方式,投身于学习和家务,或者社区活动中,寻求精神的寄托。怀念逝者并不妨碍寻找新的人生伴侣,如果有条件,可以重新组织家庭。

5 寻求社会帮助,接受心理咨询

首先,和亲朋好友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疏导。一般中老年人丧偶后,情志悲痛,孤寂难忍。不要一个人闷在心里,应该走出去向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诉说内心的痛苦,都会得到一定的安慰,可以解除一些内心空虚感,得到人生的温暖。

其次,也可求助于心理咨询门诊,或请教心理医生,他们会帮助你拨开心理迷雾,疏通心理淤积,保持心理平衡,让不良情绪得到宣泄。

6 关心帮助他人

人不能离开社会。隔离和孤独的情感往往是情绪障碍的核心。而关心他人的疾苦则可以减轻自己的悲伤。如果把情感集中到自己的悲痛上,会越来越难以解脱。与他人同舟共济,关心他人的幸福与痛苦,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安慰,同时也能正确地看到自己的烦恼与悲痛。

7 适当的做些户外运动

运动不仅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健康指数,还能够起到释放压力,缓解心情的作用。运动过后,都会让你整个人放松下来,让你暂时忘记之前的烦恼,对帮助你走出消极的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