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就像一个无声的幽灵,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精神

文 / 企鹅医生
2019-03-18 08:18


01. 抑郁症是什么感受?

“我跟两个朋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阵忧郁。

突然间,天空变得血红。

我停下脚步,靠着栏杆,累得要死,

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刺向蓝黑色的峡湾和城市,

我的朋友继续前进,我则站在那里焦虑得发抖,

我感觉到大自然那剧烈而又无尽的呐喊。”

——来源蒙克《呐喊》

抑郁症就像一个无声的幽灵,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

最近流行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早该把情绪戒了。乍一看挺有道理,实际上就是一碗毒鸡汤。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不生气,不发火,还总是笑脸迎人,别人可能会觉得你很懂事。可你自己呢?你真的还好吗?

02. 每一个当软柿子的妈妈,在你看不见的角落里无声崩溃

橘子妈妈每天除了上班,回到家后她还得做饭、洗衣、给孩子洗澡。偏偏婆婆不待见她,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给她脸色看。老公知道也不说什么,就是让她多让着点。

不愿让丈夫为难,也不想家里折腾,一向和顺的她就忍了。她每天假装没事,该做什么做什么。心里藏着无数的委屈,也只会在暗地里抹泪。

一装,就是3年。

不舒服、不开心、愤怒,从来不敢表达。她不敢站出来替自己说话,尽管内心委屈满满。

每一次愤怒、委屈、烦躁喷涌而出的下一秒,她总能隐忍回到自己的内心。但这种暂时的平静,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直到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她才发现憋着憋着,是能憋出抑郁的。

她用哀戚的语调告诉心理医生,

我整夜盯着天花板,我以为我在睡觉,但我的精神一直没办法放松下来,我会在窒息中惊醒,然后无声啜泣。我今天在楼顶上整整坐了四五个小时,本来想跳下去一了百了,可是想到橘子就要成了没娘的娃,实在于心不忍,所以最后还是回来了。

有人说抑郁症就像心里有个小人在不停地「自我攻击」,所以抑郁症才会那么痛苦。如果你能减轻他的自我攻击,他会好过很多。

03. 心灵累积的疼痛,终会爆发

精神分析有两个重要人物,弗洛伊德和克莱因均认为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死本能包含破坏力与攻击性。这些原始欲望压抑在内心潜意识。压抑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攻击性代表着活力与动力。

在人的内心结构中,我们活着的动力有一部分是“攻击性”。

而攻击性,有一些人会对这个世界发出,有一些人只攻击自己的内心。

给自己压力很大的人,还会经常体验到沮丧、烦躁、易怒、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消耗这种负面情绪的方式,通常就是以上两种。

向内攻击。(攻击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不向外释放的话,就会转向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出口。

因为理性,我们通常会把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躁、心烦这些感受压抑下来,闷在心里。到了晚上,身体很疲惫,但就是反反复复睡不着,被压抑的感受有时会变成梦境,甚至是噩梦,影响睡眠质量。

长此以往,整个神经系统陷入紊乱,在你不知觉中演变成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等情绪病。

抑郁症通常对情绪持压抑的方式,他们自身压抑了很多的愤怒和别的情绪,无法向别人表达出来,所以只向内攻击。当愤怒或者痛苦的情绪自身无法再承受,他们就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对自身进行攻击,以求得情绪的释放,所以自虐和自杀都是在压抑到无法压抑的情况他们选择自我攻击的方式。

向外攻击。(对这个世界发出)

压力大的人,心里很难受,有很多说不出的苦。当自己压制不住时,就会无意识中转移给别人。忍不住发火,发脾气,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关系的紧张,又会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加重负面情绪,从而更加容易发生情绪病。

04. 抑郁症的危害

首先是可能危害生命,即有自杀的危险。第二,患上抑郁症会极大地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使人生不再是美好的旅程,而变成了痛苦的炼狱。

但从医学上说,抑郁症本身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它属于轻型精神病的一种。大约相当于身体疾病中的感冒而不是癌症。神经衰弱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时髦”疾病,1/3的脑力劳动者曾经患过这样的疾病。现在的国际诊断标准中已经取消神经衰弱的诊断,曾经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80%的病人,现在看来应该是患了抑郁症,其他20%则属于焦虑症、强迫症之类。

从治疗上来说,抑郁症并不是一种难治的疾病。

很多治疗都可以起到不错的疗效。药物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定,起效快,而且不需要长期服药,正规治疗一般4个月就够了。部分抗抑郁药有使人困倦、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心血管副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心理治疗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措施,研究显示,其疗效跟药物治疗差不多,缺点是见效较慢而且费用太高。

05. 情绪管理三部曲会对你会有帮助

  • 第一步:停下来,离开现场

当情绪来的时候记得第一步先停下来,离开现场,你可以深呼吸,深蹲,运动等方式先让情绪有个释放。

  • 第二步:认识和表达情绪

当意识到自己感到愤怒、指责、抱怨,悲伤、委屈、害怕或者孤单时,你可能想哭,可能想说,可能想喊,可能想打,也可能想抱抱自己。

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还有外在环境的前提下,身体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直到身体感到舒服一些。要明白,身体在很多时候都比我们的大脑有智慧。

  • 第三步:看到自己和对方的需求

做几个深长的呼吸,闭上眼睛问问自己:引起我情绪波动的这件事背后,我究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换位思考一下,对方为何那样说那样做?对方的需求又是什么?

人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实是这样的,每个人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从他的角度来讲,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