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愿意,抑郁就可以被治愈
前几天,一个朋友被确诊为“抑郁症”了。印象中这位朋友超级活泼、外向开朗,在一群人中总是充当“开心果”的角色,一众好友都不敢相信,平时那么爱说爱笑的人怎么就患上抑郁症了呢?的确,在我们普遍的认知中,一个爱说爱笑的人很难和“抑郁症”扯上关系。那么,如果不幸得了抑郁症的话,是否有方法可以将其治愈呢?
有一本书,叫做《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治疗笔记》,作者于洛生,品学兼优的他本应前途光明,却因“抑郁症”的光临,从此陷入无底深渊。长期的寻医问药无果之后,偶然间通过一本早期的心理学书籍找到方法,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作者的姐姐给作者开启了长达六年的“话疗”旅程。最终作者逃脱了“抑郁症”的魔爪,并且二十年未复发。
康复后的于洛生记录了从发病到治愈的过程、对抑郁症大脑运行的机制进行了探索,最后还记录了自己成为助人者之后成功干预的案例。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在书中感受到抑郁症是如何折磨人的身心,以及知道通过恰当的治疗方法,抑郁症可以被治愈,让我们对抑郁症有了更加科学而又感性地认知。同时,作者的亲身经历也给无数抑郁症患者以鼓舞,抑郁症并非不可治愈,通过恰当的心理治疗,我们甚至可以将问题转变为优势,实现人生的逆袭。
一、抑郁症是什么——避免“极左极右”的态度2003年4月1日,著名歌手张国荣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纵身一跃,坠楼身亡,终年46岁,事后其大姐公布真相是因为抑郁症病发;
2016年9月年仅28岁的著名影星乔任梁因为无法忍受抑郁症的折磨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曾经的央视名嘴崔永元也曾受抑郁症困扰多年;
……
在这些公众事件曝光之前,人们对于抑郁症的了解非常有限。就如书中提到的,作者病发休学后,其父带他四处寻医问药,中医、西医、巫医、气功……除了北京的一位老医生诊断为“隐匿性抑郁症”以外,其他的大多药不对版。
对于抑郁症,旁人无法感同身受,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理解也是很欠缺。有一次,作者病发表示很难受不想上学,母亲认为他没有毅力,便用笤帚打他逼他上学,竟逼得作者跳楼自杀。在生活中,大多数人谈起抑郁症,也会觉得患者自己想开一点就好了。
事实上,抑郁症真不是单纯地想开或者有毅力就能克服的。
抑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体验呢?它是一种长期心境低落的精神状态,患者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情绪低落,严重者有自杀的欲望,他们不愿面对生活,同时伴有失眠,多梦,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到现在,抑郁症的病因都没有很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主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而且这种心境低落和患者的处境是不相称的。
什么意思?其实我们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这通常是有合理的原因的,比如和爱人吵架了,在公司受气了,有亲人去世了等等。但是抑郁症患者的心境低落通常是没来由的,而且这种心境低落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严重到悲观厌世。除了心境低落,患者在思维、意志、认知等大脑功能上也会受到严重的损害,重者可能无法常地思考、学习、交流。
而身边人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不理解,也是造成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亡的一大原因。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明明已经快要溺亡,岸上的一群人却在说:“别玩了,快上来,差不多得了,别恶作剧了”。比起本身所遭受的痛苦,这种身边人的不理解甚至否定,更让抑郁症患者心如死灰。
于是我们需要警惕自己“不重视抑郁”这个态度,同时与这种“极左”态度相对的便是另外一种,就是有些人夸大了抑郁,认为抑郁症是绝症,不可治愈。这可能与公众人物事件有一定的关系,名人明星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消息一出,容易让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名人明星掌握那么多的资源、财富,也无法治愈抑郁症,那普通人患上抑郁症更是无药可救了。
不对!这两种“极左极右”的态度都是对抑郁症的误解。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抑郁症,全世界大概12%-25%的人在一生中会面临抑郁问题,抑郁症的确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杀手,目前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但是,抑郁症并非是不可治愈的。
二、抑郁症可以被治愈——直面心灵的勇气本书作者作为一名普通人,把自己治愈抑郁症的经历写出来,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示范。去看作者的治愈经历,会发现有几个因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药物治疗与恰当的心理治疗
虽然作者在书中主要描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但是在患病期间,作者也是谨遵医嘱用药的,所以要明确的是抑郁症不能单靠心理治疗,而需要双管齐下。虽然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失调影响了思维活动,是心理疾病的生理病因,5-羟色胺的极度缺乏会让人陷入深度抑郁。这种生理病因与心理相互作用,会加重病情,所以谨遵医嘱用药仍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恰当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虽然作者在书中描述的治疗经历是由作者的姐姐完成的,但是我们需要去考虑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自己也提到了,是实在不知道上哪找心理医生的情况下,不得已姐姐才负起这份责任的。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法,对过往的痛苦经验一遍遍进行回忆、宣泄,最终治愈了作者的抑郁症,应该说这是一份很大的幸运。放在如今,就不建议抑郁症患者找非专业人士进行心理治疗,相比几十年前,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要进步很多,因此完全可以找到靠谱的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
家人朋友的支持
“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承受着自己不能承受的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不让你们失去唯一的儿子?”这是作者在书中描写的真实的心理活动,也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写照。
抑郁症患者非常需要家人的支持,很多抑郁症患者饱受折磨,苦苦支撑,全是因为还有爱的家人。死是一种解脱,但是想到自己的死亡将给亲人造成无限的痛苦,所以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坚持。
“姐姐看了这些心理著作之后,就像发现了宝贝,说,咱们一定要有信心,我可以通过这个疗法帮你好起来!”作者的姐姐给作者做的心理治疗,不仅仅是心理治疗,更是一份家人的支持。面对抑郁症患者,我们可能无法感同深受,但是不去做评判,只做深深的支持,这点就很重要。
直面心灵的勇气
在看本书的过程中,最令我动容的还是作者直面心灵的勇气,并且我认为这一点是他能治愈的很关键因素。记得书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从我家走不远就是市郊,那里有一处采石场留下的悬崖,非常高,每到周末我就会一个人去那里徘徊,想象着自己从那跳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只有这样我内心才有安宁的片刻,我知道死亡可以结束这一切痛苦,所以我是有终极办法的。命运的选择权还在我自己手里,我能自主决定是否结束它,每次从悬崖回来,经过一番生死的思考后,我反而有了一点活下去的勇气。
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但是直面痛苦活着才需要更大的勇气。在每一次治疗的回忆中,我们能感受到字里行间作者所承受的那种痛苦,是的,那太痛了,我不敢回忆……但是最终作者去面对了,一次次地去与过去那些痛苦的感觉相处,去面对、去接纳、去消化,最终释放了回忆中的不安和痛苦,抚平了记忆的伤痕。
在心理治疗成功的案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患者自己的意愿,很多患者没有勇气直面心灵的痛苦,便会选择一直病下去,所以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
三、普通人如何防抑郁——不要忽视你的心灵虽说抑郁的发病是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待考证的观点:早期的伤迹。但那都是我们无法改变、无法控制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去做一些能做的事情,剩下的就交给命运。
作者在患病之初,总觉得自己可以扛过去,忍一忍,用努力学习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为不开心的情绪会慢慢过去,忘掉就好了。只不过,这些情绪看似被忘掉,实际却深藏于内心深处,等到一个诱发事件,便全部爆发出来了。
我们在生活中遭遇一些不良情绪、创伤事件的时候,不管是身边人还是我们自己,都倾向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忘掉就好了。事实上,这种遗忘也只是假性遗忘,那些痛苦不会自己“过去”,而是在内心深处埋下一颗种子,等到这种情绪越积越多,可能就爆发了不可控的疾病。只有在你真正看见它们、接纳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真正过去。所以遇到痛苦、创伤,不要试图压抑,也不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及时地关照你的内心,把不良的情绪做一个合理的宣泄,找身边能倾听的朋友、自己写日记或者找心理医生,都是不错的办法。痛苦需要面对、需要穿越,只有这样,才能让心灵轻装上阵,继续前行。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群人急匆匆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的,我们在追逐那么多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偶尔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心呐。不妨看一看《从心理问题到心理优势》,关照关照那颗被你遗忘许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