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情绪差、自伤行为,心理医生: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抑郁
文︱范青
1、女,16岁,高中学生。情绪低落,动不动就哭,同学都纳闷自己怎么这么玻璃心了。睡不好,入睡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感觉自己很对不起爸妈。自我评价低,感觉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孩子的爸妈说:医生,你说这孩子怎么会想这么多啊,我们对她没啥要求,好好学习就行了,想这么多有用吗?她说自己这是病了,啥病啊,不就是想的多吗?平时多做几道题,不就没时间多想了?
2、女,14岁,初三学生。头疼,一着急一考试就肚子疼,最近半个月又开始腿疼。马上中考,特别担心自己不喜欢的那个同学考试成绩超过自己,只要考试就坐立不安,最近的考试成绩一次次一次差,开始着急的睡不着觉了。去神经内科和风湿科都看过了,医生说没生病就来心理科了。第一次咨询中反复询问自己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担心自己精神分裂了。
3、男,17岁,中职生。一年前感觉自己有很明显的口气,不敢在外人面前开口说话,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也不交流,总是独来独往,慢慢的不愿去学校了。见到父母就发脾气,以至于爸妈不敢出现在他面前。总是担心别人嫌弃自己,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没有人会喜欢自己。虽然父母没明讲,到一年前发现父母离婚了,他们各自出去打工,自己跟着爷爷奶奶,感觉自己是父母的累赘。
4、男,19岁,待业。爷爷奶奶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出门,家里来了客人就躲起来,不跟人说话。平时很有礼貌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还变得不爱干净了,不催着都不刷牙洗脸,更不要说睡觉前主动洗脚洗澡了。更可怕的是,爷爷偶然发现孩子的胳膊上布满了细细的划痕,看着很惊悚。从头到尾都是爷爷奶奶在说,爸爸妈妈是认为孩子没问题的,自然也不会陪着来门诊,爸妈还认为是孩子太能作揍一顿就好了。孩子从小就经常被打,只要爸妈不开心,打孩子就是功课了。后来孩子告诉我,如果不是爷爷奶奶发现了他的问题,他会自杀的,那段时间他一直在琢磨自杀的方式。曾经在九楼的家中阳台上把腿垂在外面坐了一夜,担心爷爷奶奶伤心而没有跳下去。——这些,包括孩子胳膊上的伤痕,爸妈竟然都没有发现!
——青少年抑郁,越来越多的危害着孩子们的健康,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了!
我不想拿网络上以及我们身边那些血淋淋的教训在这里举例,选了咨询中相对典型的案例,来跟大家一起来用心的了解下青少年抑郁。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来看看青少年抑郁的表现,成因及防治。
一、表现
1、心理层面:情绪低落,易激惹,对事情不感兴趣,对未来没有希望,看问题总是悲观的。自我评价低,自责。严重的有自伤自残甚至自杀行为。
2、生理层面:表现出无缘无故的疲倦,乏力,经常诉说头痛、胃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并经常出现睡眠障碍。还有因食欲不振导致的体重下降,运动、言语和反应迟顿等。
3、社会功能:人际关系差,不愿与人交往,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不能正常学习,有些就退学或休学在家。
二、成因
1、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没有良好的建立形成。青春期的孩子自我发展不完善,不能清晰客观的自我评价,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更没有明确的让自己学习的动机。于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会明显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让自己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也不愿求助,不客观的自我归因,甚至自责。
2、自尊心不足。自尊心(Proper pride)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它是于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心理,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自尊心不足的孩子,往往忧愁伤感,害怕参加活动,害怕遭到别人拒绝,他们感到没有人爱他们,孤独,无助,压抑,自信心明显不足。
3、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一方面,在生活上他们是孩子的“保姆”,事无巨细替代孩子,让孩子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他们又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不时“关心”孩子的成绩。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常使孩子在生活上成为无能者,在学习上则总是害怕失败,输不起。
4、应试教育带给孩子的课业压力。
课业压力,是每个学生都在面对的问题。考一个好学校是每个家庭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学习目标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几乎把孩子们的时间都安排上学习了。除了上课就是考试,这使得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的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中。
另外,中学生的抑郁性心理障碍,也跟孩子的性格特征、社会的压力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以上种种原因,往往使青春期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产生无助、无望、自我无能的心理,让他们长期处于焦虑和恐惧心理状态之中,对前途丧失信心。
三、防治
1、家庭和学校共同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指导,帮孩子更好建立和发展自我意识:帮孩子客观认识自我,让孩子增强对自我的爱护和对生命的珍惜;帮助孩子客观地评价自我,摆脱自我无能心理的压力。帮助孩子学会有效地调控自我,学会使用有效的方法调整情绪。
2、家庭和学校共同帮孩子树立信心。多鼓励和肯定孩子,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客观的评价孩子的成绩,指导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3、家庭和学校及社会,多给予孩子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人际交往的机会,学习沟通表达的方式。
4、对于已经抑郁的孩子,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如果短期内不能改善,应尽早去医院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求助,以免延误治疗,造成我们不愿看到的后果。
作者简介:范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级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罗秋兰本体能量学导师团成员
催眠治疗师
青少年高效学习导师
儿童心理评估师
儿童行为矫正师
NLP训导师
专业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
累计咨询时间过万小时
成功个案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