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强迫症怎么办?如何治疗?

文 /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2019-03-11 20:21

这是一个全民“强迫症”的时代,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身患“强迫症”的朋友,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有强迫症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爱干净、爱整洁、检查门锁划定到强迫症的范围内了,对此只有一句话:“你可拉倒吧!你知道强迫症是怎么回事吗?”

19世纪30年代,强迫症进入了精神病学家的视野,被视为一种情感性疾病。现代医学逐步发展后,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有了正式定义:

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是焦虑障碍的一种,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复侵入生活,强迫症患者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进而产生巨大的焦虑、痛苦,影响工作与生活。

▲ 重复性地、高频率的洗手,被视为强迫症的症状之一。电影《飞行家》里,莱昂纳多饰演的男主反复洗手,哪怕皮肤破裂,也难以停止。

强迫症的现代病理学研究历史不算悠久,可人们与之的案例可不少:数学家哥德尔因害怕食物中毒而绝食身故;一个埃塞俄比亚女孩无法自控地吃掉了家中一整面墙壁;一名律师为了保持房间整洁而露宿公园;《无法停止的人:强迫症及一个迷失在思绪中的真实人生故事》一书的作者大卫·亚当,则二十余年都活在焦虑中,一遍一遍确认自己有无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在各类检查及咨询中消耗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身心俱疲……

由此可见,真正的强迫症与我们日常观念中的多次洗手、确认大门是否锁好不尽相同。强迫症患者需要击退的,并非一时一刻的执着(如心血来潮时的大扫除或某种不易更改的仪式性习惯),而是持续且不可自控的思绪、图像、忧惧、怀疑,它们是侵入性的、不受欢迎的、难以忽视的,渗透日常并无处不在,完全打乱既有的健康生活节奏。

多数时候,强迫症患者感觉大脑不属于自己,他们存在令人难以理解的共性特征,即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不符合逻辑,但就是停不下来,无法控制自身的偏执行为,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而愈是感到紧张和痛苦。

行动和思想“分家”是强迫症患者最直观的感受,所做非所想,让他们备受煎熬。

2017年10月1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全球超过8000万人患有强迫症,其中大部分都无法从现有的治疗中得到解脱。

强迫症不是想让事情不差毫厘,或是对整理东西格外挑剔,强迫症代表强迫性精神障碍。

此症候的基本特征是频发的强迫性想法或强迫性行为。强迫性想法令有这种想法的人产生厌恶,而强迫性行为是人们为了摆脱这种讨厌的想法而做出的举动。

其实,人类都有产生离奇想法的经历,例如,我们站在悬崖边,会忍不住想,我可以从这里跳下去。对健康人而言,这些想法是短暂、飘忽和转瞬即逝的,但对强迫症人群来说,这种想法是持续折磨他们的意识流,这种意识流在经历了无限次循环后,将他们的生活变成了梦魇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我院王奎星主任表示:纯强迫观念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最好,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对强迫检查、强迫洗涤等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效果较好。

现在最新版的《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提出强迫症的治疗原则,其中就提到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均是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疾病严重程度、既往治疗史、心理治疗方法的可及性、患者对治疗的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患者的治疗现况等因素,个体化地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策略,并且进行足量足疗程的治疗。

所以现在看来,有效的治疗的确可以延缓强迫症患者脑结构的异常化进程,对患者的大脑结构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而对于已经产生大脑微结构改变的患者,治疗依然可以产生修复作用,这也为我们临床上强迫症的治疗原则提供了影像学的依据。

所以,如果患上了强迫症,不用过于担心,却也不可放任不管,还是应该尽早治疗,并坚持长期维持治疗,以防止随病程的迁延,脑结构异常程度呈进展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