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件平常小事,家长的不同做法,决定了孩子将来是自卑还是自信

文 / 智慧早教经
2019-03-11 18:04

从主观上来说,没有哪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卑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不经意间的一些做法,却让孩子逐渐远离了自信,变得越来越自卑。

1、跟孩子哭穷,强调自己赚钱多么不容易

不少父母害怕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为了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往往对孩子哭穷,他们最喜欢说的是“这个咱们买不起”,“爸爸妈妈为了你赚钱不容易,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们”,“那个太贵了,爸爸妈妈没钱”之类的话。

这3件平常小事,家长的不同做法,决定了孩子将来是自卑还是自信

虽然和孩子哭穷确实对孩子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有一定的帮助,但其负面作用更大。长期被“物质匮乏”折磨的孩子,很难有安全感,内心也会变得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

而聪明的父母,在决定不给孩子买某件东西时(买得起而不买时),不是告诉孩子“买不起”,而是告诉孩子“我们暂时不需要”,“我们还可以有更合理的选择”。

2、嘲笑挖苦孩子

在生活中,我见过不少父母喜欢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嘲笑和挖苦孩子。

比如说孩子想尝试做某件事,父母不是鼓励,而是挖苦:“就你,还是算了吧!”如果孩子做了之后失败了,父母给孩子的不是安慰,而是嘲笑:“我早就说过你不行吧,你还不信!”

这3件平常小事,家长的不同做法,决定了孩子将来是自卑还是自信

我相信,经历过父母屡次这样的打击之后,孩子在新事物面前将变得畏手畏脚,再也不敢去尝试。

与挖苦孩子的父母相反,聪明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去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孩子失败后也会安慰孩子,“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下次一定能成功!”

3、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暗示孩子“哪都不行”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点。如果某个孩子缺点相对明显一些,恰好又遇上追求完美的父母,那就真的是“不幸”的事情了。

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翻旧账”,将孩子的所有缺点以及曾经犯过的错误一股脑儿全翻出来,并得出结论“你看看你做的事,就没有一件事让我省心”,全盘否定孩子。

又或者孩子有点胆小怕生,每次遇到生人时,父母不是鼓励孩子勇敢地和人打招呼,而是逢人就说:“哎,我家这孩子就是胆小,不爱说话”, 将孩子的某个缺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出来说。

这3件平常小事,家长的不同做法,决定了孩子将来是自卑还是自信

这些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提醒孩子和教育孩子,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在父母的否定评价中,将会不断强化对自己缺点的认同感,认为“我就是缺点多”“反正我也胆小”,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而聪明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样是“贴标签”,但贴的都是“好标签”,比如说“爱思考”“动手能力强”“有责任心”等,同时有意淡化孩子的不足,结果就是孩子的优点越来越明显,缺点渐渐地改正了,孩子自己也变得更有信心。

在这3件事上,你都做对了吗?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