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梅杰综合征加重,你必须学会的重要一点!

文 / 朴实中医
2019-03-06 10:23


确诊梅杰综合征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出现或显或隐的心理巨变,对于千奇百怪的心理波澜,观察者们做出了各种描述:从愤怒、恐惧、失态、失控、发火、郁闷、不语,到痛哭、焦虑、怨恨、自责、指责、悔不该等形形色色,不下数十种。

在对数万例患者的贴近式观察分析中,我们发现怀疑或确诊为梅杰综合征的患者,他最初一段时间心理反应的“原型”是“安全感”的骤然缺失。几乎所有表现,核心因子就是安全感缺失,而且是“骤然”“彻底”的缺失。例如,伴随着衰老,老年人的安全感也会缺失,但只是慢慢地,绝不是骤然发生的,也不是彻底的。一些严重慢性病患者(如大面积心梗)急性发作,如意识清醒,也会一度出现类似情况,但要么生命结束了,要么伴随着抢救成功,转为安全感的部分缺失。而不像梅杰综合征患者“骤然”“彻底”缺失。这的确是梅杰综合征患者独有的情绪变化“原型”,此时,尽管表现千姿百态,因人而异,但核心要素则一致:“安全感”缺失。

因此,安全感的重建对梅杰综合征患者意义重大。重建过程中,医生、患者、家属、朋友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医生来说,应该时时把促使梅杰综合征患者重建安全感放在第一位,即使是暂时性、安慰性的,也很起作用。因为泰勒等积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即便是对未来不现实的乐观信念,也能使个体免于诸如梅杰综合征等疑难杂症的致命危害。

一个真实案例令我感怀:某中年女性,早年母亲死于乳腺癌,她15年后发现自己也患了乳腺癌,她移居加拿大。多伦多医生初诊完毕时,笑嘻嘻地对她说:“女士,祝贺你!”她不解?“我生癌,为什么还要祝贺我?”对方和蔼地解释:“因为你生的是后果最好的一种癌!”她顿时如释重负!多年后她回忆说,当时场景历历在目!其实,她患的癌与母亲完全一样:浸润性导管癌。中国医生很少会这么说,但这位令人尊敬的加拿大同仁,却用充满人文味的“临床告知”技巧,消解了患者的恐惧,有效地重建了她的安全感。

重建安全感过程中,家属、朋友的作用同样重要。临床上,每见家属陪同来就诊述说症状时,有意识夸大,以求引起医生特别重视,特别是女性家属。其实,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患者本人来说,这对他的安全感无疑是一种摧毁,而不是重建。

有位曾任领导的患者事后回忆说:他生病了,人们络绎不绝地来看望,都带来鲜花,床脚边放满了鲜花。他当时潜意识里就感到像开追悼会,自己躺在鲜花丛中。然而,让他更难以接受的是:“来看望的同事和部下几乎都是同样的话,‘你不用担心啊!会好的!放心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安慰性的假话。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却让我想入非非,潜台词也许就是说,你将不久于人世了,还是抓紧最后机会享受吧……”

当然,安全感重建最关键的是当事人自己,他人没法代替你攻克艰难,渡过安全感缺失之难关。重建的方法很多,前面谈到的心理自救都有用,较直接而更可取的是寻找和自己病情相似且心态积极者,经常主动寻求支持,早日走出梅杰综合征的困恼!

“神农解痉汤”专家组,以国内传统的中医中药施治为纲要,博采吸纳传统医学、现代科技、康复医学精华,融入了数十年潜心钻研的成果,内外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