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路人皆知,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当了7年不记名的皇帝

文 / 易先生评历史
2018-10-14 22:45

有一本叫《周公解梦》的书,在民间一代代相传,以前在纸扇的背面,经常会印上周公解梦的内容,比如梦见什么,代表什么。现在网上也有周公解梦的网站。

大家以为《周公解梦》的作者是周公。有文献资料说,《周公解梦》是后人写的,只是借用了周公的名字。解梦可以当成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切不可完全相信。周公解梦只是借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才是历史的真相。

周公解梦,路人皆知,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当了7年不记名的皇帝

周公解梦,路人皆知,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周公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德、才兼备的人才。事实上,他当了周朝7年不记名的皇帝,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也来自他。

一、周公辅助周成王7年,为周朝大业打下基础。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解梦,路人皆知,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当了7年不记名的皇帝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的第二年,因积劳成疾,垂危。当时,武王的儿子尚小,承担不起国君的责任,武王商议让周公即位。周公担心其他兄弟会因为争夺王位而互相争斗,坚持让年幼的周成王继位。他一边培养周成王,一边打理国家政务,巩固周朝的稳定。

即便如此,其他几个叔嫉妒周公掌权,仍然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想当王,并勾结殷商的旧党,发动“三监之乱”。周公和姜子牙等人一起,平定“三监之乱”,稳定了周朝的统治。

《尚书·大传》写:“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解梦,路人皆知,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当了7年不记名的皇帝

周成王继位时才12岁,周公在培养成王时,自己是臣,对方是君,不好责备,不能惩罚。周公便让自己的儿子和周成王一起学习培养,做得不对时,周公就惩罚自己的儿子,借此间接教导周成王。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在周成王20那年,周公退出摄政,让周成王独立处理国家事宜。在这7年时间里,周公做的是皇帝的事,只是有实无名罢。周公当了7年不记名的皇帝,如果他有野心,可以继续当下去,但他就是一个正人君子,知道适时进退,不该要的名分,他不争。

周公解梦,路人皆知,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当了7年不记名的皇帝

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敬爱贤士,天下归心。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的儿子伯禽去鲁上任,临走之前,周公告诫他不能骄傲。他说自己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天下的国相,地位也算高,即便这样,仍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害怕失去天下贤才。

周公洗头时,有事情招,他就立即把湿哒哒的头发握起来,去处理事务;正吃着饭,还没咽下去,贤才至,马上吐出来,出去接见。这个典故,是说周公的勤勉,以此告诫儿子不能骄傲。

曹操写了一首《短歌行》,最后两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招纳人才之情。

周公解梦,路人皆知,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当了7年不记名的皇帝

三、周公被尊为“元圣”,唐朝以前,文庙供奉的不是孔子,而是周公。

周公的为人与贡献,大家有目共睹。春秋以来,学者们都尊周公为“元圣”。

孔子极力推崇周礼,《论语》记载孔子言论:“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表达了对世道的失望,不能恢复到周公时的状态。

孟子也把周公称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荀子以称周公为大儒;汉朝的刘歆、王莽将周公的地位驾于孔子之上。

西汉的太傅贾谊,在《新书·礼容下》中写道: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解梦,路人皆知,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当了7年不记名的皇帝

周公的“元圣”地位,到唐朝时被抑制。因为唐玄宗有强烈的权力欲,他难以容忍周公在辅助周成王时的7年摄政,也不满意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的“周召共和”,认为是下臣犯君权。于是,唐玄宗下令全国的周公文庙,不准供奉周公,改用孔子取代周公。

从此,中国的文庙都供奉孔子,周公慢慢被人遗忘,唯有民间一部打着周公旗号的解梦书,在世代流传。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创,从一个全新的视野,解读人文历史。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