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是一尘不染,小心过分的“洁癖”会影响你的一生
心理学家认为“洁癖”就是一个人过于注重清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特别是对社会交往产生了严重的障碍。
明初有位大画家叫倪云林,爱洁成癖,一位朋友来访住在家中,因害怕朋友不干净,一夜起来数次进行查看,期间听到朋友咳嗽一声,则担心得一晚未眠,一到天亮,就命令佣人寻找朋友是否吐痰。而佣人寻找每个角落也没看见,因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脏树叶来交差,他斜看一眼便捂住鼻子闭上眼睛,令人丢到三里之外去。这就是一种过分的洁癖了。
日本可以说是公认的“洁癖之邦”,几乎所有的商品,大如汽车方向盘,小如手套、圆珠笔等都要经过灭菌处理。在地铁车厢里,许多妇女厌恶接触手扶圈和栏杆,万不得已先用手绢将手包起来。
这些还都是显性的“洁癖”,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隐性的洁癖,也就是心理性的洁癖。比如中国男人根深蒂固的“处女情结”,这就是一种自私霸道的贞操洁癖。
心理学家对洁癖做了一些分析,认为洁癖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遗传,洁癖症人群中有七成具有强迫性人格,这是洁癖的内在心理基础。有些人会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洁癖的症状,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对社会交往日益密切的不适应,都会导致症状的出现和加重。还有些人会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诱发洁癖,如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处境不顺利,常担心意外等等。
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人都爱干净。但过份爱干净,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生活,就属于“洁癖”了。洁癖有轻重之分,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良习惯,较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