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篇」弄清“我们”是谁,拯救你的家庭关系

文 / 管窥教育
2018-09-25 00:07

【前言】看了太多家庭关系导致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案例,关系其实就是家庭的核心,好的关系造就健康的孩子,差的关系毁掉一个孩子,但是往往在家庭中,人们只讲爱,很少讲界限和原则,其实有界限、有等级才会有好的家庭秩序。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通常都有“我”、“我们”和其他人的界限,“我”指自己,“我们”指与我们有较亲密关系的家人或朋友,而他者则是比较疏离的关系。这比较容易辨清,但是在家庭系统中,“我们”却是很难界定的,有些家庭“我们”指的是丈夫和婆婆,有些家庭“我们”指的夫妻双方,有些则是指爸爸或妈妈一方和儿子,那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我们”的界定呢?

有些家庭中,“我们”往往指的是丈夫和婆婆。我曾经见过一位离异妈妈,她的女儿是我的学生,孩子非常的沉默寡言,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淡漠和无趣感,这实在不是一位青春少女该有的心理状态。原来,这位妈妈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我的学生)出生后,她与婆婆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了很多摩擦,她觉得孩子不能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婆婆却觉得自己就这一个孙女,为何要限制她,妈妈觉得女儿要从小好好培养,最好多点才艺,婆婆却觉得孩子要吃好喝好,不要去白白受一份苦。两人常常发生矛盾,但丈夫作为儿子,觉得孝顺大过天,凡事都把自己妈妈排在第一位,这对于未婚男士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一个已组建自己家庭的男士来说,就是很大的威胁。丈夫常常站队自己的妈妈,妻子只好无奈放手,由着婆婆。很多人以为这时家庭矛盾就解决了,其实恰恰相反,妻子对于自己丧失教育权的怨念始终深深埋藏在心里,正如毕淑敏所言“人是无法真正被委屈的。那些被压抑和扭曲的能量,会以另外的畸形方式爆发出来”,这位妈妈最终因为自己的怨念而婚姻破灭。而这位女学生,每天也坐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她的日记本上,夹满了星座资料,她对我说:“星座上解读,妈妈和奶奶是相克的,而我的星座是守护妈妈的。”这种魂不守魄、把责任归结于自身,实在不是她这种年纪该承受的,而这种家庭关系的错位,也不是她的错。

可见,其实婆媳矛盾的爆发,是“我们”关系的错误界定,当“我们”指的是婆婆和丈夫,那么婆婆自然是觉得自己和儿子的关系更亲一筹,因此,这个婆婆就有了自己要成为维护儿子利益的使命感。儿媳妇做的不合适的地方都要由自己亲自指出,这种更高一级的关系授权,就会让第三人插手到夫妻双方的婚姻中。

「家庭教育篇」弄清“我们”是谁,拯救你的家庭关系

还有一些已经有孩子的家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我们”指的是妻子和孩子,尤其是儿子。当家庭矛盾出现时,妻子会拉自己的孩子站队,共同抵制自己的丈夫,孩子一方面是出于亲近母亲的天性,另一方面,本着维护看似弱势的一方(尤其是儿子会把母亲当做保护对象),这时丈夫在自己的家庭中,是没有太多发言权的,会逃离家庭,在别的领域寻找成就感,因此家里的事就更加是妻子一人操办,那孩子则会与妻子更加亲近,亲子关系更加不平衡。反之,父亲与孩子加盟,也会导致亲子关系不平衡,家庭多矛盾。

那是不是只要把夫妻关系看中是家庭的第一位,“我们”指的是夫妻双方,家庭就没有矛盾呢?其实也不是,有一对夫妻,双方关系很好,很注重两个人关系的维护,面对孩子的错误立场超级一致,同仇敌忾,后来孩子在日记里面写下:感觉自己在家里就是个多余的人,他们处处针对我,连拍家庭照,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站在他们中间。这个家庭出现的问题是,夫妻太一致了,任何问题,他们都是本着夫妻一体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得不到任何的支持。但回归到爸爸、妈妈一方完全与孩子结盟也是不对的。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中的一方至少应该是去支持孩子的,他犯错已经很难受了,还要受到父母双方的一致抵抗,那确实会像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样抑郁的。

因此,最好的“我们”应该是稳定的夫妻双方,再加上偶尔的父母一方与孩子结盟,一方面让孩子有一对恩爱的父母,习得健康的亲密关系模式,又同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就如结构式家庭治疗的观点——家庭系统的界限应清晰而坚固,同时在新的情况下可灵活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