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不受孩子喜欢的父母类型,这个排第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卢娟。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不做唠叨的父母。
如果将孩子最讨厌父母做的事情排排序,“唠叨”一定会名列前茅。比唠叨更可怕的,是唠叨的同时还翻旧账,比翻旧账还更可怕的是不分场合的唠叨。
面对喋喋不休的妈妈,孩子开始会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倘若父母仍未停止唠叨,他们只能顶嘴反抗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超限效应”,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到教堂听牧师演讲,他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就有点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就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这个看似滑稽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话说的越多,说服力越弱,还会引起逆反心理。爸爸妈妈可以想一想,这种超限效应是不是在我们的家庭当中也上演着呢?孩子在犯错、不听话的时候,父母是不是三番五次对同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唠叨呢?
父母对孩子唠叨非但不能改变什么,反而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差,让孩子更叛逆,越来越不听话,使孩子没有自信,害怕犯错,越来越胆小……所以,父母应该避免对孩子无谓的唠叨。那具体怎么做呢?
一、换位思考 只说一遍。
父母时常要提醒自己:说得有没有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唠叨不但没有实质上的教育效果,还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焦躁的情绪。说的话越多,结果离目标越远。所以时刻提醒自己,少唠叨!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应当选择好恰当的时机,和孩子面对面坐下来,认真地交谈,父母可以明白地告诉孩子,“你听好了,这话妈妈只说一遍”。说话时要突出重点,挑选有分量的话讲一两遍就可以了。做到凡事点到为止。
二、克制情绪,学会等待。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一种心理,自己说一句话希望孩子马上就言听计从,自己提出一个目标希望孩子一下子就能达到。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往往都是过高的,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心智和能力并不成熟,我们不能像要求成年人一样去要求他们。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也不会因为家长的唠叨就会变快,所以,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等待,要克制住自己的急躁情绪,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转变,要允许孩子有所反复。
三、就事论事 不翻旧账。
很多家长喜欢翻旧账,只要孩子犯了错,许多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都会被拿来说事,家长越说越激动,越激动越来气,越来气就会说的越多,说的越多也就越唠叨。
其实,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在生活中犯一些错是正常的事,孩子就是在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家长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应当就事论事,犯的什么错就说什么错,哪次犯的错就说哪次的错,联想太丰富了只能让孩子觉得你太烦人、太唠叨。
四、充实自己,不盯孩子。
家庭中原地踏步的人会因为担心掉队,而牢牢抓住身边的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和丈夫身上。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埋下了各种矛盾的隐患:妈妈们觉得孤独无助,没有存在感;而孩子感到压抑、窒息、焦躁。
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唠叨”,首先要让自己成长起来,不要将所有关注力都聚焦在孩子、婚姻之上。孩子和婚姻是生命的重要部分,但绝不是全部。
父母一地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中国学习能力研究院开设有《情商》课程,《亲子沟通》课程、《家庭教育》课程,您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只有我们做父母的不断成长,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影响和教育。
各位朋友,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在以后的家庭教育分享中,我们将会继续给大家讲解更多的教育孩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