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们临终前最后的想法

文 / 静是健康
2018-08-28 02:03
小静姐姐说:
在生活实际中,家庭的不幸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成员身上。可能是年老的父母,可能是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妻子、丈夫,也可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家庭中任何人即将发生的死亡,对家庭来说都是不幸的事情。但当厄运不能避免时,作为家属必须正视这一切,在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或不同病情亲人心理的基础上,尽自己的努力,给临终亲人以最恰当的安慰和关怀。

儿童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

罹患恶性疾病的儿童,易于陷人充满忧虑的心境当中。尤其在医院住院治病期间,连续治疗操作和各种化验检查的痛苦,父母紧张与优虑的表情,与医生间秘密的谈话等,都会扩大孩子内心的不安。患重病的孩子都是相当敏感的,周围的丝毫改变都会引起他们的忧虑与恐惧。他们可能会怕痛、怕离开父母、怕受惩罚、怕进入孤独的黑夜、怕童话中的魔鬼和灵魂,或许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恐俱,他们会在班梦和幻想交织中受到折磨。有的孩子听大人说过死亡和睡觉一样,结果会害怕睡着。小的孩子分不清现实和幻与关怀,会把死亡人格化,会认为将被某个人领走。

具体分析,幼年临终病儿因为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对死不会感到不安,但害怕亲人离开,所以濒死期中父母应守在患儿身边或在患儿身边放些他最心爱的东西。学龄前儿童对死有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提无法医治或与死亡有关的问题,父母也应保持冷静的态度,勿使患儿失望。学龄期儿童在临终时会考虑将来和死后的事情,以及对父母、兄弟姐妹、好友的留恋等,但往往控制自己不愿表现出来。学龄期儿童已能明显地好奇。

青少年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少年临终病人往往视疾病为挫折,情绪极不稳定,一旦病情加重面临死亡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的心理特点。由于对生命的绝望,起初可能处于极度忧郁与孤独的心理状态,最后在死亡即将来临时,经过激烈的心理矛盾与冲突之后,则会接受死亡的事实,进入接受与解脱的心理状态,最终可能平静地死去。也有的病人直到死亡仍处于压抑与绝望的状态。有的青年则很少想到死,有一种强烈的不受死亡伤害的感觉,他们会觉得自己会活下

去,尽管面临死亡,也可能会拼命与死神搏斗。

中年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中年人在工作上多属单位的骨干力量,在家庭中则上有老下有小,身居多种角色,肩负重大责任。一且病重处于临终状态时则会在精神上出现危机感,心理状态以焦虑、忧郁为主,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恳求医护人员挽救自己的生命。说起死亡他们常显现出“心事重重”的样子。他们往往会觉得将会失掉一切,失掉日益发达的事业,失掉需要自己去支持的家庭,失掉朋友,总之要丢掉世上需要他们去做的许多事情。面对死亡他们还会恐惧许多不知

道的事情。这些恐惧会与担心亲属的未来、担心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中年临终病人的临终心理与其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中年人在临终前多会出现烦躁、愤怒、挑剔等不稳定情绪,经常对家属发脾气,顶撞医护人员,甚至拒绝治疗。性格内向的中年人在临终前,则多表现为少言寡语,特别当认识到自己真的要辞别人世,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则表现得更为忧郁,情绪低落,终日无语,痛苦万分。

老年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心理上感知反应迟钝,一旦患病,病情易于严重发展,并且复杂多变,迅速恶化。老年人临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多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当患者进入临终期,身心日益衰竭,恢复健康已毫无希望精神和肉体上忍受着双重折磨。老年人会常想到死亡的迫近,因为知道自己已走向人生的终结。面临死亡的老年人已感到了死亡的不可抗拒,心理特点以忧郁、绝望为主要特征,并且往往有自杀的念头出现。

了解了不同年龄段临终的心理特点及其想法,就可以根据需求满足他们的不同要求,陪伴他们没有遗憾的走完一生。

如果喜欢请点赞,转发。小静姐姐个人微信公众号为您同时开放jxhajk

小静姐姐,奋斗在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立志于将健康科普传播并扎根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解决大家关于健康疾病问题的疑惑。做健康科普小静姐姐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