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飞跃疯人院?
■ 文丨大唐雷音寺 子律先生
“神经病啊!”这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难免遭遇的评价。
譬如你突然搞怪吓唬朋友,或者骑自行车从一辆行驶的机动车前路过,亦或者看笑话忽然忍不住大笑……
那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哪天真的被误认为或者被故意当做精神病患者关进精神病院呢?
看过《飞跃疯人院》和《失心病狂》等电影的人一定会在心中留下或多或少的阴影,并试图展开想象,若是自己被送进精神病院之后,如何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
过去的精神病院,不止有精神病人
从1575年英国建立“教养院”开始,短短几十年间,整个欧洲的“教养院”便已形成规模。
但“教养院”并不是医院,不提供治疗,单纯的对包括疯子在内的懒人、穷人、老人、慢性病人以及流浪汉进行禁闭,其目的是制止一切成为混乱根源的行乞和游手好闲。
这样的“教养院”在欧洲持续了几百年,真正的可怕的私人“疯人院”也在后期出现,并专门用来关押精神病人。
疯人院中不乏有被强制隔离的正常人,一旦一群人众口铄金的表示一个人疯了的时候,不管这个人是否正常,都将难逃被隔离的命运。
而大部分被投进疯人院的正常人,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经常性的被要求吃药、打镇定剂,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身处的环境,都很难让人坚持自己没病。
私人疯人院时代,官员用些手段、富人花些钱就可以把一个正常人送进疯人院,并使一生难以逃离,疯人院沦为强者对付弱者的工具。
直到1838年,法国颁布《精神卫生法》之后,公立的现代精神病院开始相继建立。
对精神病人的认定依旧五花八门,没有固定的标准,甚至可以被外力左右。
同时,治疗手段仍然原始且粗暴,除了教育和规训以外,通过电击以及额叶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是精神病院的常规手段。
这种合法的常规手段,不知道把多少正常人、精神病人变成行尸走肉。
飞跃疯人院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罗森汉,曾经说过:在精神病医院,我们无法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
为此,他特意在1969-1972年间做了一场实验:让8位神志清楚的人伪装成精神病患者潜入不同的精神病院,从而观察医生是否能将他们从真正的病人中分辨出来。
然而这8人成功的伪装进入了精神病院,假病人们开始记录自己在医院的所见所闻,如果正常人做笔记的话会被怀疑不正常,但假病人没有受到任何怀疑。有 3位护士在记录中写道:“患者沉迷写字行为。”倒是那些真的病人有三分之一发现了假病人是假的。有一位病人对假病人说:你不是疯子,你是一个教授。
当然,乖乖配合的效果是好的。平均来看,这些病人19天内就被释放出去了,最短的 7 天,最长的 52 天。
获得自由的原因是:医生判断他们的状态进入了“疾病缓解期”,也就是说他们的精神病身份坐实了。
但医院不愿承认其将正常人诊断为病人,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在医院看来,未成功诊断出一个病人比错诊一个正常人更严重。毕竟正常人被错诊并且经过治疗自由后,无法给出治疗前不是精神病的证据。
如今对精神病的诊断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需要符合多个要求,或者受到几项症状影响,持续几个月,日常生活受到干扰等等,很难再出现误诊情况。
但这并不代表精神病院里没有正常人,“精神卫生法第一案”的当事人,一个被认定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男人徐为,在精神病院里禁闭了14年。
他无法离开精神病院的原因是,他唯一的监护人哥哥,要求他放弃父亲留下的一处公房的租金,并将户籍迁出公房,才肯替他办理出院。
也就是说,因为利益关系,他的亲人不再是亲人,而哪怕他的病已经治好,他也无法出院。
正常人不会说自己是正常人
若是你真的不幸,被人陷害或者被家人误解,神智正常的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千万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是正常人,因为在精神病院里,根本无法证明。有很多报道正常人被关进精神病院好多年都出不来的新闻,就是因为这些人进去之后只想着自证,却不知道根本自证不了。
当你进入精神病院后,你在别人眼里就已经是精神病了,你写作会被视为“写作行为”;与人交谈被视为“交谈行为”;按时作息被视为“嗜睡行为”;发脾气被视为“癫狂行为”;要求出院被视为“妄想行为”……
精神病患者比任何正常人都愿意说自己是正常人,这是典型的“认知障碍”,你若是对医生说自己是正常人,则会被认为精神状态更加严重而已。
那一个正常人怎样才能顺利离开呢?
首先,你要把自己变得不正常,要让医生觉得你病的很重,因为正常与不正常是对比出来的,有了表演的不正常,后面恢复正常才会让人觉得很正常。
但装也需要技巧,不要整太高级的东西,别模仿多重人格,那个太难弄。
装个心理变态,没事直勾勾盯着值班女医生或者女护士,必须要对方发现你。要时常狂躁,爬树、追蝴蝶怎么奇葩怎么来,并且没事就大喊,“我没有病!”
这回你病的不轻了。
然后接受治疗,配合吃药,慢慢收敛不正常的行为,消磨一段时间。医生觉得治疗起到了作用,就会对你进行鉴定或评估。
你就可以出去了,开心不?
但事实却会让你失望。
放不放你,要看你是谁送来的
“精神病”的概念很宽泛,在实践中,焦虑、抑郁、酒精依赖,都可以收治住院的。
能不能出院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决定患者能否出院的不是病好没好,而在于是谁送来的。
患者是否是家人送来的,是否有人交医药费等等。
其背后的核心就是:医院放你是否会担责任。
如果走了必要的程序送进去了,那几年内是几乎没有机会出院的,因为精神病院具有两个作用,除了治疗以外,还有隔离。
目前,还有很多有明显症状的人都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在精神病院终老一生。或者反复的出院,入院,出院,入院。
而对于误诊的,没有明显症状的人,也根本得不到关注。
医生不会围着患者转,没人搭理才是最正常的状态。大夫查房时溜上一眼,开一种治不好也治不坏的镇静药(比如劳拉西泮)吃几个月,平时交给病区护工,才是正常状态。
尤其是在精神病院待久了,没病的也能整出点病来。
那些初入院的镇静药物的使用,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人在困倦和暴躁之间交替,很容易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而双相障碍和躁狂这些符合也我们对“精神病”的认知和理解,毕竟精神病在临床判断中是症状指向的。
所以想要尽快离开精神病院,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远远不够,需要及时的和外界沟通,谁把你送进来的,谁就能把你带出去。
若是一年半载出不去,可就真的有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