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战胜拖延症?
其实人人都有拖延症,有的人轻度,不太影响生活;但是重度拖延症,就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危机。而如果我们的孩子如果患上了拖延症,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拖拖拉拉的现象,有个经典的比喻叫做“牵着蜗牛去散步”。美国家长在面对孩子磨蹭,“拖延症”时,有时也是很奔溃的。孩子有孩子的节奏,我们成年人按照我们的节奏去要求孩子显然是不公平的,但是放任不管显然也是不对的。
孩子做事拖拉是比较普通的事情,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但是,比如情况特别严重的话,我们就要考虑,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辅导,让孩子改掉做事拖延的毛病,帮助孩子改掉拖延的坏习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呢?
对于缺乏时间观念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帮助孩子增强时间观念,克服“拖延症”。
1.设定时间限制
通过数数字,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比如洗手的时候,从1数到10然后关水龙头) 用时钟告诉孩子,当长指针知道数字几的时候,就是洗澡时间了,再指到几的时候,就是睡觉时间了;或者家里买一个小的沙漏,和孩子约定,沙走完之后,我们就关灯睡觉。
尽量避免说“待会儿”、“很快”这些字眼,而应该明确为“10分钟”后或者“5分钟”后等,一方面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清晰认知,另一方面也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心理准备期。
将“大任务”变成“小任务”。如果你规定孩子2小时完成作业,他总是完不成。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让他半小时做4道题或者5道题。
2.制作规律的作息表
家长可以利用可爱的日历,帮助孩子规划日常活动 。在此过程中,可以先教孩子“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等时间名词,然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要做些什么?也可以用色彩鲜艳的沙漏,告诉孩子,红色沙漏漏完的时候,就要将玩具收好,刷牙洗脸了。
不止是制定计划,回顾日历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互动,问问孩子今天花多久完成各项活动,让孩子对自己今天的效率做评估。
如果某项活动孩子自己都觉得慢了,问孩子有什么解决方法可以提高这项活动的效率?让孩子记下来,第二天尝试用这个方法看是否有效。
在互动过程中,切忌用自己的“心理时间”为孩子的快慢贴标签,而应遵循孩子的节奏,循序渐进地改进提高。
针对因心理时间的不满足而引发“拖延症”的孩子,家长们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式,帮孩子改进提高!
1.让生活琐事变得有趣
有些孩子在做某件事上拖拖拉拉,不是因为它真的缺乏行动力,而是因为它觉得这件事并不有趣,所以心理上存在抵触情绪。家长们可以试着将孩子抵触的日常琐事变得有趣,帮助孩子战胜拖延症。
2.设定孩子心爱的目标
家长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个他感兴趣的目标,比如,告诉孩子,做完作业就可以一起去看一集动画;如果能连续五天早起早睡,就能获得一次郊游的机会等等。
3.玩一个“时间银行”的游戏
家长们可以试着和孩子玩一个“时间银行”的游戏,将时间变得具象化。
比如,如果孩子通常起床需要30分钟,那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能够将时间缩短到15分钟,那么多余的15分钟,就能换取一张时间银行的支票,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让他自由兑换,比如看动画、玩iPad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管理与效率的重要性。
家长如何摆正心态?
如果父母是急性子,对于孩子的心理预期过高,那么父母首先需要降低心理预期,学习情绪管理,有时候,家长越是希望看到孩子快,就越会看到孩子的慢,这种心理预期干扰了正常判断。
家长不妨改变你评价孩子的角度。不要总是埋怨孩子,你老是这么“拖拉”。在提醒孩子时,少说“你很慢”,而是有意识地强调“你可以快起来”。(例如:计时性竞赛:比赛谁穿衣快。)“你比我更快”的结果,作为一种非常有激励意义的评价,对于孩子改变拖延症而言往往比上百句“你太慢了”要管用。
其实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能够独立,而不是依赖,那我们教孩子制定管理表就是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