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六个地方,弥补当今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文 / 亲子沟通如何说
2018-07-22 20:05

引文:一定要警惕我们的孩子,变成那个不解饥馑而死的难民"何不食肉糜"的白痴。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暑假过半,作业基本完成,兮兮开始和爸爸准备外出了。爸爸干销售,工作有一定机动性,能腾出时间带兮兮往外出。

除了名胜古迹,很多时间是带孩子回老家,钻山沟,看穷朋友。

常被兮妈笑骂:"穷地方出来的穷爸爸,带着孩子穷游。"一边笑骂,一边颠颠给爷俩准备一大堆用品。

兮爸自豪地说:"我女儿未来要成大器的,我必须从小就打下过硬的底子。"

为了孩子更好成长,家长们毫无保留倾尽全力,报特长班,买学区房,出国游学。然而,效果却不那么乐观:

有的孩子永远是新一代电子产品的拥趸;

有的学习成绩很低,游戏级别很高;

有的唯我独尊,一大家子伺候不了;

有的学业优秀,却不知给生病的妈妈端一杯热水;

有的甚至因为父母没有满足物质要求,对父母拳打脚踢,罚跪……

兮兮奶奶感慨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孩子的毛病却越来越多,反不如我们小时候受苦受穷,更孝顺懂事。"

老一辈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当今家庭教育里面最大的缺失——艰苦生活的见闻与磨练。

带孩子去六个地方,弥补当今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图片来自网络

《孟子.告子下》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生活条件优越便捷,孩子们得到的爱满溢而出的当今,有远见的家长一定会有意识带孩子吃苦受累,补上艰苦奋斗这一课,给孩子脆弱的心灵加钙。

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这六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家乡。

每年回农村老家过春节是权权最不情愿的事。没有热水洗澡,没有足够的青菜,没有wifi。茅厕建在院子外,远,冷,恶心。权权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情怀的媒体人。他避开生活条件落后的短板,专门从人情物产的角度引发孩子的兴趣。

跟亲戚邻居的孩子们一起放牛,喂猪,剥玉米粒。跟婶婶一起挖野菜烙合子,捡拾刚下的笨鸡蛋煮着吃。当爸爸给讲起他弘一法师每一粒米都咀嚼十几遍的时候,权权产生了共鸣。回家对妈妈说:"做饭少搁点米吧,剩下倒掉怪可惜的。"

亲身体验乡情的珍贵和物产之不易,是对孩子人性的最大保养。

第二个地方:艰苦的地方。

兮兮爸爸有一个农民朋友老张,为人豪爽幽默。爸爸常带兮兮到张大爷这里待一阵。喝喝山泉水,尝尝新鲜瓜果蔬菜。爸爸和大爷担水浇地,除草间苗。兮兮和大娘做好饭菜送到地头。

浓浓情意后面,是清贫和拮据的无奈。一台亲戚淘汰的黑白电视,是这个家庭唯一的电器。

为了供哥哥读书,大爷给砖厂拉砖,大娘给修路队送馒头。两人常常薅一把青菜蘸酱,几个月不食荤腥。兮兮还认识了一些年轻媳妇,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刚刚二十多岁就生了几个娃,日子过得穷困潦倒。这些让蜜罐里长大的兮兮,感到深深的震惊和触动。

让孩子体验一下底层苦难,感受不读书没希望,只能被命运苛待的窘困,比起高大上的讲座和耳提面命的唠叨要有效百倍。

带孩子去六个地方,弥补当今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个地方:父母工作的地方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家庭主妇子君被丈夫抛弃。当闺蜜带着她悄悄来到丈夫工作的公司,看到电脑哒哒响成一片,电话声此起彼伏,员工们一溜小跑的情景,方才知道丈夫在外面多么不容易,自己对丈夫的关心多么肤浅。

让孩子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去,看看父母严格规则和监督下的不敢疏忽,为达到指标呕心沥血,绞尽脑汁的辛劳,完不成任务承受的责难和经济压力。

孩子才会知道,你活得滋润快乐,是有人替你遮住风雨,负重前行。

第四个地方:饭店后厨和宾馆客房

不是别人收拾好了去悠哉悠哉享受,而是去亲身做一做。上午饭点之前,看员工们如何擦玻璃门,清除地面油渍,给碗筷消毒。摘菜,洗菜,切肉。再看看师傅们冒着高温,挥汗如雨炒菜的过程。饭后再看看如何刷碗洗杯,清理店堂。

到客房看服务员如何收拾一片狼藉,手脚麻利的做床。

很多学生课余到饭店麦当劳打工,通过实际操作,才感受到行业的劳苦严格,也学会了技能,变得自立自强。

从高高在上的上帝,到谦恭机敏的侍者,这个转变会在孩子心中掀起滔天巨浪。不是缺不缺那几个钱的问题,而是要让孩子拥有丰富的体验,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才不会因为做饭洗衣之类的琐事,断送爱情婚姻。

第五个地方:医院

不要以讲究卫生为名,将孩子摒弃在 看病住院的愁苦焦躁之外。带孩子去医院,体会健康的告诫,生命的宝贵,疾病的可怕,以及各色人等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恐惧,焦虑,无助的样子。结合相关专题节目和视频,让孩子对疾苦,对人性,对责任都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第六个地方:公安局

公安局里有专门的青少年普法教育设施,通过以案说法,普法讲座,结合参观监狱,拘留所,旁听少年法庭审判,进行法制教育。体会一念之差一生尽毁的悔愧,筑起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底线意识。

带孩子去六个地方,弥补当今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心理学家考斯特.派克说过:"我们不能剥夺别人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当孩子的生活在极大丰富便利中,变得唾手可得,

当孩子的欲望不需要努力,和忍耐等待轻易得到满足,

当父母之爱常常通过优越的生活和优厚的条件来体现,

我们要警惕了,

警惕我们的孩子,变成那个不解饥馑而死的难民"何不食肉糜"的白痴。

带孩子走出舒适的环境,

走进贫困,苦痛和匮乏,懂得珍惜;

走进劳作和坚守,学会感恩;

走进过程和标准,知道如何生活。

这样养育的孩子,会克服很多毛病,增加很多见识,长出很多本领,

会成为一个好后代,好公民。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