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0人就有1人会患恐惧症!恐惧症和焦虑症的区别你能分清吗?

文 / 心理社工师周云骞
2018-07-21 13:05

作者:周云骞,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考拉读书会发起人。

带着考拉们一起读医书,学心理治疗,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最近两周我写的文章都是相当专业的,以前你认为只有医生才学得懂的知识,自己不可能读懂的。厚厚的医书被我提炼分解后讲给大家以后,不也被你弄懂了吗?所以说,要相信自己,当一个人内心十分迫切想疗愈自己,有很强的求生本能的时候,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你。当一个人具备了超强的同理心,很想去帮助他人的时候,他会竭尽全力,哪怕牺牲掉自己的利益。你身上的求知欲、求生欲,和我身上的探索欲、助人欲,都是一种超越理性的原始生命力。这种力量是一种未被开发的潜能,它可以疗伤,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动力,更可以激励他人,让身边的人也具有动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获得这样的生命动力,需要有利他主义价值观的知识精神向导者指引,也需要身边重要亲人朋友的陪伴,更需要相信自己能阅读,能练习,能战胜一切困难以及放弃一切寻找真相的勇气和毅力。在这里,祝愿每个朋友都能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好。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为大家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告诉了大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是属于心境障碍,焦虑症属于神经症。神经症这个名词虽然被国际上废弃了,但是对心理治疗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篇文章,我会为大家开始讲解神经症的另外一种常见的类型——恐惧症。大概会分4篇文章来写恐惧症,从鉴别到成因、到症状,再到心理治疗。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神经症的分类:(恐惧症是神经症分类第一种)

CCMD3将神经症分为:

1、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

2、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

3、强迫症

4、躯体形式障碍:分为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

5、神经衰弱

6、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恐惧症的准确定义

恐惧症(phobia),又称恐惧性神经症,ICD-10中称为恐惧性焦虑障碍。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伴随着脸红、心慌、气促、出 汗、恶心、头晕、乏力等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躯体不适感,患者常常想方设法回避恐惧的处境、物体或社交场合。患者明知客体对自己并无真正的威胁,明知自己的恐惧反应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但在相似场合下仍会反复出现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难以自我控制。患者由此感到痛苦不安,工作、学习、社交、日常生活等社会功能都可能受到明显的影响。

恐惧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恐惧对象达到数百种,归纳起来通常分为以下三种临床类 型: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和特定恐惧症(specific phobia) 。


恐惧症和焦虑症有什么区别?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焦虑症的定义。焦虑症又叫焦虑障碍,在中国,焦虑症一般分为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

在美国,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惧症、分离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

在这里,我们按中国的标准来阐释。我们把恐惧症单独列了出来,不放在焦虑障碍里面。焦虑障碍和恐惧症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我们从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两个类型来区别一下。

1、广泛性焦虑

它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的内心体验,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又称漂浮焦虑。有的患者担心的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其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称为忧虑性期待,此为广泛性焦虑的核心症状。如担心家人出门会遭遇车祸等,患者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坐卧不宁,似有大祸临头之感。比如我之前说的每次做飞机都要写遗书,就属于广泛性焦虑。还有的人老担心天上会掉个花盆下来,或者担心会不会有人跳楼砸中自己。其实,这些小概率事件对每一个出门的人都是一样的。在你一次出门的时候发生的概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胸骨后的压缩感胸闷是焦虑的一个常见表现,常伴有气短、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多见于胸部、颈部及肩背部肌肉,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还有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意频繁,过分的警觉难以入睡,情绪易激惹等症状。往往和抑郁合并发生。

2、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特点是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强烈,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终止亦迅速。持续5~20分钟自行缓解,可突然再次发作。发作期间意识始终清晰,高度警觉,发作后仍心有余悸,担心再发,此时的焦虑体验不再突出,代之以虚弱无力的表现,需数小时到数天才能恢复。惊恐发作之后的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揣揣不安。由于强烈的恐惧及对死亡的担心,患者常立即要求给 予紧急帮助,故患者有反复多次的急诊经历,60%的患者因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主动回避一些活动与场所。

3、恐惧症与焦虑症的区别

以上是对焦虑症的两种类型的具体阐述。从中不难看出,焦虑是一种担心,针对的是未发生的事件,这个担心的东西他不存在,没有实体,看不见摸不着,却害怕不已。患者会有意去避开危险。会感到痛苦。适度的焦虑是人的一种正常的防御机制。但是焦虑过度,防御过度,就显得有些没有必要,患者自己是有认知的,可就是控制不了不去担心。

恐惧症是对现实的物体、事件、处境的害怕、紧张不安,害怕的东西有实体,可以被看到听到触摸到。也会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躯体不适感。也会常常想方设法回避恐惧的处境、物体或社交场合。也表现出明知不合理,也难以控制,因此感到痛苦不堪。恐惧症主要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恐惧症。


女人是不是比男人更容易患恐惧症?

在美国,2005年《国家共病调查》 数据显示,广场恐惧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7%,其中女性为9%,男性为4.1%;社交恐惧为12.1%,其中女性是男性的1.5~2倍;特定恐惧症为11.3%,其中女性为15.7%,男性为6.7%(KesSler,200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显示此症发病率较低(2%~4%)。如果按平均大约3%算的话,每30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恐惧症患者,在其一生的时间里至少有一次患上恐惧症。

特定恐惧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11. 2岁,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也有早到5岁。社交焦虑障碍的平均发病年龄是11~16岁,多起病于童年后期或少年早期,20岁以后出现社交恐惧比较少,除非遇到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或者患有其他疾病。

广场恐惧症的发病年龄较其他恐惧症晚,首次发作年龄段较宽(15~35岁)且呈双峰分布,晚年的场所恐惧症可能继发于身体虚弱,且与害怕躯体问题恶化或发生事故有关。除社交焦虑障碍男女比例相当外,其他恐惧症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以上知识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复习了神经症的分类。也介绍了恐惧症和焦虑症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年龄阶段哪些人容易得恐惧症。明天的文章,我会给大家介绍恐惧症的成因,具体表现,后天的文章我介绍如何自我评估诊断和治疗大致方向。敬请关注心理社工师周云骞。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