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位家长的教育心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做人做事,无处不显现一个人的格局与眼光。但真正做一个有格局、有高远眼光的人,不容易。尤其当下竞争社会的残酷现实下。
许多说法认为,当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一对不可调和的“冤家”。而更严重的说法是:当前素质教育根本无法抵抗来势凶猛的应试教育。当所有人心知肚明:智商和分数是衡量孩子能否上名校的唯一标准,关于“智商”的培养便被摆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位置。尽管有家长同样意识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环境,特别是人格魅力的形成的合力取向等,极为重要,但是,分数已成为绝对不能丢它半分的“最值钱的人生金币”,孩子全身心埋头捡分数去了,若再讲“做人”,势必力不从心。
若真如此,那将是极大的悲哀——孩子被家长带到沟里去了。孩子在争得分数的同时,失去了立足大社会、成就大发展的机会。
在本人看来,家长的一个情绪,一个动作,一个感觉,一个思想,皆可决定家庭教育的格局大小及其教育眼光的远近。
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很重要——既立足于当前应试的现实,又放远眼光,用发展的、向上的、长远的眼光教育和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进取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心态,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一个人眼光的远近,决定了这个人成就的大小。
听来的一则故事与大家分享。
美国大工业机构的一位人事专家每年都要到各大学进行4个月的访问,挑选一些正要毕业的学生参加公司初级经理人的预备训练。这位专家却称,她对许多优秀的大学生的心态很失望:“通常我都要和8至12位毕业生面谈,他们是班上的前三名,而且都表示很乐意到我们公司工作。我们考虑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个人的动机,考察他是否有潜力,能否在几年内独挡一面,实现重要计划,管理一个分公司或分厂,或者在其它方面对公司有实质性的贡献。我不得不说,我对我所面谈的大部分学生的个人目标并不十分满意。你会很惊讶,有那么多年仅22岁的年轻人竟然对退休计划比任何事都更感兴趣;在他们而言成功只是保障的同义词。他们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会被经常调动吗?我会经常出差吗?而很少听到,‘艰苦的环境下更能锻炼人,我可以接受更大的挑战’等充满激情的言语。你想,我们能把公司冒险交给这样毫无远景展望的人吗?
成功不以一个人的长相,身高,学历或家庭背景来衡量,而是以个人眼光的远近、理想的大小来决定。是否拥有长远的眼光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人类最大的弱点是目光短浅。远大的理想造就伟大的人物,面对挫折而不退缩,面对困难而不动摇,一个人只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唤发起自己的热情和潜能。
眼光的远近,还在于我们与当前社会的信息的对称。
不了解世界发展变化,对于每日更新的重要新闻也不闻不问,我们做家长的,是无法将孩子引向更高眼光的视界的。现代社会,孩子的信息量、信息渠道、信息的来源,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甚至会超过父母所掌握的,但孩子对信息对错、好坏的判断往往是迷茫的,信息的好坏会对孩子的心灵,健康的人格有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正确判断、引导、帮助孩子对信息的取舍,在日常中交流、沟通、合作。
眼光的远近,最终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励志。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励志是一种高远而宏大的成长方向,若要实现它,必须与孩子一起共同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
请告诉孩子,做人要讲究格调和格局,要有远大的目标。虽然实现它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辛,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