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极度无聊的孩子,最终容易走向“心理黑洞”?

文 / 詹晶明
2017-07-04 15:27

为什么极度无聊的孩子,最终容易走向“心理黑洞”?

【聊爸-詹晶明】

消极心理有些是显性(特征明显)的,有些是隐性(具有潜伏性)的,所以我们将这些影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病症统称为“心理黑洞”。

对于孩子来说,感觉不到任何刺激的时候,就是极度无聊的时候,也是他们内心最容易被激怒,或者恐惧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是跌入到了心理黑洞的。

孩子在幼年时,往往会通过不安来提示父母,引起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注意,以获得新的刺激,度过无聊。比如在高铁,飞机,长途公共汽车上,我们的孩子是非常容易进入到极度无聊状态的。

为什么极度无聊的孩子,最终容易走向“心理黑洞”?

我一次在高铁上,看见一对父母带着一个4-5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刚上车的时候,非常地兴奋,大声地问父母这是什么,大声地说“爸爸,这里还有IPAD耶!我可以看看吗?”,一会又跑到妈妈那里,说“妈妈,我们上车了,可以给我吃的了吧?哈哈……”

这一切,都在火车开动后不久,很快沉默了。显然孩子的妈妈身体不是很好,或者不是很适应高铁的速度,或者其他,总之就是很疲倦的样子靠着座位闭目养神了。

孩子的爸爸,还好,还比较有耐心,他希望孩子安静下来,就开始给孩子小声读绘本故事。我们坐得比较邻近,所以我也听得比较清楚,一开始爸爸还是很有兴致讲的,讲得也是绘声绘色的,但几本书讲下来,也累了,也打起了哈欠。

这位爸爸就跟孩子说:“贝贝,你自己看会书好吗?爸爸有些累了。”

孩子很不舍,但看到爸爸坚定的眼神,也就勉强点了点头。爸爸也眯上了眼睛,这会儿只剩下孩子自己在看书,或者窗外了。

为什么极度无聊的孩子,最终容易走向“心理黑洞”?

我看到他,不到一分钟,就把书囫囵地翻了个遍,然后开始不知所措。看看我,看看窗外,又看看车厢通道更远的地方……,我知道此时的孩子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无聊——没有什么可以刺激他的了。

于是,他开始爬到座位上,扶着靠背看车厢里的人,还在嘴里蒂尼咕噜地自己念叨着什么,再接下来,就是在座位上一上一下,又匍匐,又跳动,总之是越来越不安了,已经开始引起相邻成年乘客的不满了。

一个不小心,头磕了一下窗沿,真的是很轻的那种哦!这孩子就突然大声哭了起来,哇哇哇的,哭得好大声呀!把他爸爸妈妈都给哭惊醒了,把车厢里的其他乘客也都哭惊醒了。

——怎么了,贝贝?怎么了?!

孩子哭声更大了,但就是不回答他父母的询问

终于那孩子的爸爸要失去了耐心,愤怒的眼神已经开始要喷火的时候,我笑了笑,替孩子说了一句:“孩子磕到头了,不重,但他很难受,要不你带孩子到车厢餐厅,小卖部走走,也许就好了。”

孩子的父亲,听到我突然的搭腔,好像也明白了什么,就道了声谢谢,起身带着孩子离开了车厢,当然孩子的哭声也停止了。

为什么极度无聊的孩子,最终容易走向“心理黑洞”?

我们成年人,往往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或者低头玩游戏不动窝的时候,都会觉得孩子太吵了,或者太贪玩了,而几乎从来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孩子在什么时候已经跌进了极度无聊的心理黑洞里。

小时候,还是通过吵闹来期望赢得周围的关注,获得新的经历,新体验,抗拒自己正在下坠于极度无聊之中的不安。长大后,我们孩子的行为能力越来越强了,孩子就会通过自己找乐子,来摆脱极度无聊的不安和寂寞。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玩游戏的原因——想想,如果孩子不玩游戏,那还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可以提供给他们做呢?

其实,也有非常多的孩子,尤其是进入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在自己大脑清晰,情绪积极的时候,也都会说:“我也不想玩,但不玩实在是太无聊了!”,在他们生命的旺盛成长期,充满了热情和精力,可是我们父母并没有准备好什么有趣的东西,活动,计划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因此带来的无聊,就是极度无聊!让孩子感到的烦躁,就是无比的烦躁!

为什么极度无聊的孩子,最终容易走向“心理黑洞”?

也许我们有的父母会说:“可以看书呀,写作业呀,复习呀。还可以做家务呀,家里很多事情也是可以做的,自己的房间都没有收拾好,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很多功课都不愿意做,这么多事情,心里都不惦记着去做,这哪里是什么无聊?!就是懒,是贪玩的借口罢了!”

孩子面对父母的这些言辞,往往都是痛苦的。他们会在这样的言辞中沉默,然后抗拒,再然后愤怒,敌对,强烈地唱反调。

孩子的无聊感受

不是因为没有事情可以做,而是没有人陪他做,或者不知道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再或者自己对做好这些事情是没有信心的等等。

就好像高铁上的那个孩子,他也不是没有事情可以做呀——孩子这么大了,完全有能力自己一个人看绘本;或者看看窗外的风景,观察一些山水建筑的变化;或者自己吃东西;或者把自己装在包里的玩具拿出来安静地一个人玩呀——之前这些在家里,这孩子都做到过的,为什么在高铁上就不可以自己做了呢?就一定要吵闹,就一定会无聊呢?

因为缺乏有温度的陪伴

因为缺乏有活力的陪伴

为什么极度无聊的孩子,最终容易走向“心理黑洞”?

一旦我们的孩子开始从自己的“找乐子”里获得了摆脱极度无聊的方法后,我们的家庭教育,甚至所有的日常教育都会对孩子失去高效了。孩子会被那些“乐子”带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迷恋游戏,迷恋网络小说,迷恋聊天聚会的原因。

为什么极度无聊的孩子,最终容易走向“心理黑洞”?

孩子生命的活力,一定要得到有活力的相应和满足。我们父母,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给予孩子活力陪伴,那么孩子们就会开始远离我们,走向我们陌生的地方……就如同我们成年人追剧一样,难以自拔,却又消极评价。

这也是很多孩子,年轻人常常感叹生活很无聊,读书很无聊,聚会很无聊,事事很无聊,却还要一直重复着做的原因,这也是我们的孩子,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失去了活力的原因!

我们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用充满活力的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让每一天都有惊喜或精彩,明天我会继续与大家分享!

走出极度无聊

陪伴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