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心理学关于微表情的研究
全文1283字,涉及专业知识较多,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微表情是指在时间上呈现特别短暂的表情, 持续时间约为1/25~1/2 s, 泄露性地表达了人们压抑或试图隐藏的真实情绪。
大脑内存在一个神经纤维传导束叫做锥体束,我们可以通过椎体束运动系统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就像你可以在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但由于社交需要的时候表现出高兴,悲伤,惊讶的表情;椎体束外运动系统则不受我们自主意识的控制,受到挫折会悲伤,得到奖励会高兴,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情绪表达。当处于一种情景时,这两个系统会同时激活,比如你在中午饭刚吃了韭菜鸡蛋水饺后跟一个关系不是很亲密的同伴聊天,每次开口说话时,你口腔内残余的韭菜味让同伴很不舒服,这时候同伴会在锥体束外运动系统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厌恶的表情,但出于礼貌他会通过锥体束运动系统来主动抑制这种厌恶的表情,这时候两个运动系统开始了争夺面部肌肉控制权的“拔河比赛”,当锥体束外运动系统足够强大时,真实表情将会泄露很短的时间,然后自主运动系统恢复对表情的控制,在这样不断相互较量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微表情。
关于为什么说谎时会发生这种“拔河比赛”大致有三个原因:
(1) 当说谎者产生谎言可能被识破的恐惧,或者对说谎痛恨与内疚,或者对说谎的对象感到藐视和厌恶,这时谎言就容易被表情出卖。这些情绪可以产生一系列行为迹象如音调变高、坐立不安、语音错误和犹豫不觉增加、厌恶目光和身体动作的增加,其中就包括较多的短暂面部表情——微表情。
(2) 说谎需要做出比说真话更大的认知努力。因为说谎者必须提供合理但虚假的理由,还记得先前是怎么说的,以保持前后一致,避免说谎被发现,并且需要仔细监控自己和欺骗对象的行为。因此捏造的谎言越复杂,需要的认知资源越多,从而减少了对表情的有效控制。
(3) 由于说谎者担心自己可能做出与谎言有关的表情动作,从而泄露了正在说谎的事实,因此说谎者会试图控制自身的这些泄露性的线索和行为,可能进行“印象管理”,然而这种印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任务,说谎者可能需要抑制神经系统以掩盖正在承受较大认知负荷的证据,因此会通过了解一个“诚实”的人的行为而有效地显示出“诚实”的假象,导致其行为显得太有计划性、排练过、刚性或太圆滑。如说谎者可能试图做出深思熟虑的样子,避免做出看起来不寻常的动作。因此说谎者更有可能显示出整体性身体动作,减少手、胳膊、腿和脚的动作,装出不那么厌恶的目光,显示更少的言辞错误和犹豫不决、更短的响应延迟和更少的停顿。但是这些策略只能对自主的表情和动作产生控制,对微表情几乎无能为力,反而恰恰是微表情形成的条件,——正是由于试图控制表情,才与真正情绪产生了“拔河比赛”。
一些微表情分析举例:
1. 把手放在眉骨之间——当人感到羞愧的时候,很可能出现的动作是把手放在眉骨或者是额骨附近,用来建立一个视觉阻碍。
2. 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可能是假惊讶。
3. 话语重复 声音上扬-----撒谎 。
4. 抿嘴 经典的模棱两可的动作。
5. 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
6. 揉鼻子------掩饰真相(人在情绪波动的时候,鼻子里曲静脉血管丛扩张,人会去揉鼻子来缓解,当然有病患或者作为个人习惯的时候不能作为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