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家庭教育中的激励太重要了
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教育孩子难,孩子难教育”,家长也要懂点教育,比如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等等,今天果妈跟您聊聊管理学中的激励强化原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激励强化原理又被称作效率优先原理,是指通过奖励和惩罚,使员工明辨是非,对员工的劳动行为实现有效激励。激励就是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期望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发现:激励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力性,强化期望行为,从而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家庭教育领域,我们也可引入这一基本理论内涵。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组织中,每个人也可以说是各自岗位上的终身制“员工”。作为亲子教育这个特殊的互动式教学相长的动态环境中,只有为每个参与其中的个体设置满足其各种需求的条件,激发其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强化其实现价值的动机,整个“家庭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运作和关系融洽。
经历过职场的家长都知道,有时候在职场上的心灰意冷并不完全是为了“钱”,我们经常感叹“没劲”、“鸡肋”,往往是因为体制中大多都是对我们的约束和负向激励—“扣工资”、“罚奖金”等等。
其实,很多时候,同事间的相互照顾、不经意的夸奖、体制中人性化的温情能够成为工作中的强心针,而且其效果真的是用“钱”换不来的。
把这种现象引申到家庭教育中,孩子(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作为稍显“被管理、被约束”的一方,而家长作为“管理者”的一方,如何激发孩子对家庭教育的归属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现实中,家长往往给予孩子的激励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物质激励—“宝贝,你好好学习啊,考试考好了,妈妈给你买IPAD”、“你听话,听话爸爸就带你去迪士尼玩”;一种是负向激励—“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字还错,罚抄10篇!”、“你看看,人家怎么都能考100分啊,你真是不争气啊……”。家长这样做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往往让亲子教育包上了一层“赤裸裸的金钱外衣”或者“让亲子教育变成了家长的面子工程”。
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孩子无论做什么都好像是给家长做的一样,每次好也罢、错也罢,都是在完成家长的任务,和自己反而没什么关系。这怎么能激发出孩子自身的潜能呢?怎么会建立起孩子独立担当的品格呢?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曾听一位家长在孩子成年以后反思说到:“不管我们当时怎么鼓励孩子,现在看来,我们对孩子的夸奖还是太少太少了!”
有句话,一个主动追赶蝴蝶的孩子是会比后面有野猪追着的跑的孩子跑得更快也跑得更持久。你觉得呢?
让我们每个家长在家庭这个组织中,都“职场化”一些,为孩子创造一个能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和谐环境!
关注“果妈总是有办法”,原创作者果妈陈玲玲,以果妈亲子原创案例为核心,提供专业育儿知识和亲子指导,培养孩子独立、自由、有信念,让孩子自己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